病理生理學輔導:門脈高壓癥
來源:中大網校發(fā)布時間:2013-12-27
肝硬變引起門靜脈高壓的原因有:①原小葉結構破壞,血管減少,肝竇閉塞,中央靜脈玻璃樣變及管腔閉塞,導致門靜脈回流發(fā)生障礙。②假小葉形成,廣泛纖維組織增生,壓迫小葉下靜脈,使其扭曲、閉塞,肝竇內的血液流出受阻。③門靜脈與肝動脈之間形成異常的吻合支,壓力高的肝動脈血液流入門靜脈。
門靜脈壓力增高,胃、腸、脾等器官的靜脈回流受阻,晚期因代償失調,臨床可出現(xiàn):
(1)脾腫大 門脈高壓使脾靜脈回流受阻,發(fā)生慢性淤血的結果。重量多在500g以下,切面紅褐色。鏡下,脾竇擴張淤血,脾小體萎縮或消失。紅髓內含鐵血黃素沉積及纖維組織增生形成含鐵結節(jié);颊呖杀憩F(xiàn)為脾功能亢進,引起貧血或有出血傾向。
(2)胃腸淤血、水腫 門脈高壓使胃腸靜脈血回流受阻所致;颊呖杀憩F(xiàn)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3)腹水 常在肝硬變晚期出現(xiàn)。為淡黃色透明的漏出液。腹水形成的原因較復雜,主要是:①門靜脈高壓,使腸壁及腸.系膜等處的毛細血管內壓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強。水分和血漿蛋白漏出;②肝細胞受損,白蛋白合成減少,引起低蛋白血癥,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③肝臟滅活作用降低,血中醛固酮、抗利尿激素水平增高,導致水、鈉潴留;④小葉下靜脈及中央靜脈受壓,肝竇內壓升高,液體從竇壁溢出,部分經肝被膜漏人腹腔。
(4)側支循環(huán)形成 正常時,門靜脈人肝,經肝內循環(huán)后,再經肝靜脈出肝注入下腔靜脈。門靜脈壓力增高后,門靜脈與腔靜脈間的吻合支發(fā)生代償性擴張,使部分門靜脈血經這些吻合支繞過肝臟直接回心。主要的側支循環(huán)有:①門靜脈血-胃冠狀靜脈-食管靜脈叢-奇靜脈-上腔靜脈。常引起食管下段靜脈叢曲張,如破裂可引起大嘔血,是肝硬變患者常見的死因之一;②門靜脈血-腸系膜下靜脈-直腸靜脈叢-髂內靜脈-下腔靜脈,常引起直腸靜脈叢曲張,形成痔核,如破裂可引起便血;③門靜脈血-附臍靜脈-臍周靜脈叢-向上經胸腹壁靜脈進入上腔靜脈,向下經腹壁下靜脈進人下腔靜脈,常引起臍周靜脈網曲張,狀如“海蛇頭”。
以上是小編輯整理的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病理生理學輔導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