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小學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第二套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fā)布時間:2011-11-23 16:25:34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計劃決策職能是教學管理的首要職能,是指通過調查研究,預測教學工作和教育發(fā)展的未來,確定教學管理的政策方向和教學管理目標,制定和選擇方案,綜合平衡,作出決策。
2.C[解析]一般認為,態(tài)度和品德形成過程經歷依從、認同和內化三個階段。
3.C [解析]抑郁癥指一種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tài);恐懼癥指正常情況下產生異乎尋常的強烈恐懼或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焦慮癥指持續(xù)性精神緊張或發(fā)作性驚恐狀態(tài);強迫癥指源于自我的一些不必要的觀念和意向重復出現,自己的意志又難以抵制,從而引起強烈的緊張不安,并伴有某些重復動作和行為,以減輕這種不安。題干所述是較典型的強迫癥現象。
4.A[解析]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由經驗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相對持久的變化。這種變化不是先天的反應傾向或成熟引起的,那些因疲勞、藥物等引起的變化一般只能保持短暫的時間,不屬于學習的結果。因此只有A符合這一概念。
5.C [解析]認知內驅力指一種學生渴望了解、理解,并掌握知識的需要。附屬內驅力指一個人想獲得自己所附屬的長者的贊許和認可,取得應有的賞識的需要。自我提高內驅力指個體因自己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一般內驅力說法不妥。
6.B [解析]模象直觀指通過對事物的模擬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和教學電影電視等均屬模擬性形象。
7.B [解析]偏執(zhí)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對自己能力估計過高,貫于把失敗歸咎于別人;強迫型人格多表現為刻板固執(zhí),優(yōu)柔寡斷;回避型人格主要表現為懦弱膽怯;沖動型人格則明顯表現為情感爆發(fā)與行為沖動。
8.A[解析]人格測驗包括多項人格調查表、興趣測驗、成就動機測驗、態(tài)度量表。
9.B [解析]造成學生心理個別差異的原因有遺傳、社會環(huán)境、學校教育等,但不包括人際關系。
10.D[解析]根據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狀態(tài)水平,可以將課堂氣氛分為積極的、消極的、對抗的三種,題干所述屬于對抗的課堂氣氛。
11.A[解析]智商在85到115之間屬于中等水平,超過130為智力超常。低于70為智力障礙。
12.A[解析]羅森塔爾效應是指人們的信念、成見和期望對所研究的對象產生的影響。這種效應是羅森塔爾等人在其著名實驗中發(fā)現的。在教育社會心理學中,人們把對某人或某事始終懷著憧憬、期待、熱愛、關懷之情而發(fā)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稱之為羅森塔爾效應。
13.B[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為人好,無需言語,別人自然效仿。說明榜樣在觀察學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4.B[解析]教師威信反映的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與信譽,有威信
的教師勢必得到學生的信任與尊重,這是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
15.A[解析]先前所學內容對同一水平層次上的后繼所學知識產生影響,屬于水平遷移。“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所說的正好符合這一情況。
二、名詞解釋
1.自我概念: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識,以及對個人身體能力、性格、態(tài)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由一系列態(tài)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
2.社會性認知:指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情緒、思想、動機的認知,以及對社會關系和對集體組織間關系的認知,與認知能力發(fā)展相適應。
3.個別輔導:以個別學生為對象,以學生問題和需要為基礎,用尊重、接納和理解的態(tài)度、科學的方法,通過聆聽、疏導、咨詢、活動等途徑,予以適當啟發(fā)和誘導,使學生能夠從有心理問題發(fā)展成為心理健康。
4.動機:是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達到某一目標的內部動力,也是激勵人行為的原因,是以需要為基礎的,但動機產生還必須有外部刺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