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高等教育教師與學生 一、名詞解釋 學生中心論 主張以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基礎,學生在教育、教學中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并認為學生的發(fā)展是一種主動過程,教師的作用只在于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滿足學生的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預學生的學習。 雙主體論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以課程為背景的平等、民主的交往過程時,教師與學生是交互主體地參與教學過程,二者的關系是“主體——主休”,也就是“雙主體”的關系。 教育質量 教育質量就是對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yōu)劣的評價。它包括教育工作質量和學生發(fā)展質量兩方面的內容。 二、簡答題 1、簡述高等學校教師的素質要求 一、文化素質 1、專業(yè)知識 2、科學文化基礎知識 3、教育科學理論知識 二、心理素質 1、情感品質 2、意志品質 3、個性品質 三、道德素質 1、熱愛學生 2、為人師表 3、學而不厭 4、團結協(xié)作 四、能力素質 1、教學能力 2、科研能力 3、組織能力 2、簡述高等學校教師的角色地位 。1)大學生增長知識和完滿心靈的導師 。2)大學生熱愛學習和終身發(fā)展的楷模 (3)人類文化和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推動者 3、簡述高等學校師生關系的主要特點 當前,我國高等學校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是,師生雙方對各自的角色有一定的自我認同,師生關系總體上比較自然、協(xié)調、提倡學生尊重教師,教師熱愛學生。但較之于普通初等、中等教育,高校師生之間的交往時間、機會較少,交往渠道較窄,交往的范圍較小,師生關系顯得比較淡漠。 高等學校的師生關系,應是教師主體與學生主體在自由、平等、寬容、激勵等前提下的主體間的交往關系,在由這種師生關系所創(chuàng)設的民主、平等、柔靜、寬容的心理氛圍中,師生共同研究、探討問題,教學相長,以提高教育質量、發(fā)展人的主體性為最終目標。 三、論述題 1、如何營造高等學校良好的師生關系?(P165) 。1)民主與平等 。2)自由與寬容 2、如何根據(jù)不同學齡段的大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發(fā)展他們的主體性?(P151) 。1)低年級(“接受性學習”為主階段) 。2)中年級(“接受性學習”向“發(fā)展性學習”的轉折期) 。3)高年級(“發(fā)展性學習”為主階段)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