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天干夜夜人人添,日本中文一区免费观看,久久99综合精品国产首页,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wǎng)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雅思考試網(wǎng)
考試動態(tài)   報考指南   考試教材   推薦學校:新航道/環(huán)球雅思/艾迪雅思  考試答疑區(qū)   網(wǎng)絡課程
  雅思單項輔導:雅思聽力 | 雅思口語 | 雅思詞匯 | 雅思閱讀 | 雅思寫作 | 雅思機經(jīng)   雅思全項輔導:真題 | 模擬題 | 備考方法 | 備考資料 | 經(jīng)驗匯總

雅思口語高分心得:偏向英音表達更具有優(yōu)勢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0-02-05 09:11:15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 文章正文
  • 網(wǎng)校課程
  • 調(diào)查
  • 熱評
  • 論壇
新航道雅思保7分 單項保6分

  我于2009年12月5日參加雅思考試,總成績7.5,其中聽力7.5,閱讀7.5,作文7,口語8。

  綜合來看,四項考試中,前三項的考分基本是廣大考生都能達到的分數(shù),口語8分則略高于平均水平。關于雅思口語考試,大略有以下幾點因素:

  首先,我所參加的12月5日的口語考試的題目較為簡單。考官在個人信息板塊的提問比較基礎,基本涉及家鄉(xiāng)、專業(yè)、愛好等常規(guī)問題。第二部分問題則是職業(yè),這也是最普遍最容易準備的問題之一。

   其次,雅思考試以英音為主,雖然考官對口音不甚追究,但以英音應答明顯更具優(yōu)勢。我們從小接受英音教育,自高中起接觸英劇,鮮有涉及美劇,故而口音一直偏向英音,從而考前比較自信,不致緊張。

  既以英音為主,則口語表達有諸多注意事項。首先,“ing”的發(fā)音猶忌吞掉末尾的“g”,這是廣大中國人極易犯的、且不易意識到的錯誤。第二,英音重連讀。一般來說,末尾為“n”、“m”的單詞,中國人能夠做到連讀,例如“man of my dream”,大多數(shù)考生能將末尾的“n”連到下一個單詞(但是當中國考生因吞掉前一個單詞末尾的“g”而以“n”連讀到下個元音開頭的單詞時,則適得其反了);遇到像“people of my age”這樣的短語,鮮有人意識到“people”末尾的[l]也應當連到下一個單詞。另外,[l]的發(fā)音在有些單詞中會被忽略,例如“child”和“bed”中[d]的發(fā)音就因[l]的存在與否而不同,明顯后者發(fā)音更濁一些。再如“little”一詞,大多數(shù)人發(fā)“tl”的音和只有一個[t]完全一致,然而在英音中二者存在區(qū)別,前者的摩擦感很強。中國考生由于美劇的影響,原本的[t]甚至發(fā)音為[d],故而更加注意不到區(qū)別了。

  除口音外,詞匯也有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一般來說,英人說話委婉,故而與其說I will…不如說I would…。有些細節(jié)也值得注意,例如說for a long time,在英音環(huán)境中,可以表述為for ages,考官自然有親切感。將“time”以“while”取代,亦有同樣的效果。表述中適當加一些副詞,也可以使自己顯得不那么生硬。

  考前訓練中,老師一般會教考生以“well”開始,但有些考生因為沒有語感,仍舊顯得生硬。有時不必一定要說“well”,以“apparently”、“obviously”、“actually”、“basically”、“normally”、“initially”這類簡單小詞開頭也不錯。形容詞前的副詞也不局限于平時所授,英人慣于在形容詞前加“awfully”以表程度,在口試中偶爾使用也可增色。

 

班級名稱 主講老師 課時 價格 試聽 在線報名
雅思基礎詞匯 白 楊 14 ¥320
口語話題技巧 慎小寲 6 ¥100
雅思口語發(fā)音 劉志云 20 ¥280
雅思真題寫作 慎小寲 11 ¥100
雅思G類寫作 于 光 5 ¥280
雅思G類閱讀 祁連山 12 ¥280
雅思聽力機經(jīng) 陳婷婷 6 ¥100
雅思基礎口語 王 燕 20 ¥320
雅思基礎閱讀 祁連山 21 ¥320
雅思基礎寫作 王建軍 9 ¥320
以下網(wǎng)友留言只代表網(wǎng)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立即發(fā)表評論
提交評論后,請及時刷新頁面!               [回復本貼]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雅思考試論壇熱貼:
【責任編輯:曾麗蘭  糾錯
【育路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nèi)容。
課程咨詢電話:010-51294614
                        MORE>>
  考試科目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