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wù)!
大家都在關(guān)注:北京幼升小非京籍幼升小國際高中報考指南
在如今這個社會的家庭里,一般父母雙方都忙于工作,承受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屬于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很容易把工作環(huán)境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難做到平和,恨不得用一句話把十件事都解決掉,以便可以讓自己有時間休息一下。于是“命令式教育”就成為大忙人父母們最常用的教育方式。
讓我們來看一下以下這兩個例子,大家應(yīng)該都經(jīng)歷過類似場景。
情景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被媽媽催著起床。媽媽命令他去擺碗筷,可他趴在沙發(fā)上不想動。 等媽媽端了飯菜出來, 他還保持著原狀, 媽媽只好自己把碗筷擺放好。
情景2、明明剛準備吃飯,樓下傳來一陣鞭炮和鑼鼓聲,他放下碗就往陽臺跑。媽媽在后面喊他:“明明回來,吃完飯再去看!”可他就像沒聽到一樣,眨眼就跑到陽臺上看。原來是有人結(jié)婚,明明看得津津有味。媽媽不停地催他:“不要在吃飯的時候做其他事情!”可明明卻一直等到車隊走得沒影兒了才磨蹭著回到餐桌吃飯。
看到這里,相信有不少家長也在連連點頭“我家孩子就是這樣!”“是啊,說了什么都不聽!”“就是干了也是一萬個不樂意!” 孩子到底為什么會這樣呢? 到底是家長的命令錯了還是孩子的表現(xiàn)錯了?以上例子中家長使用的就是典型的“命令式家庭教育”,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命令式家庭教育” 容易導(dǎo)致兩個問題:
“令出不行”
媽媽讓明明擺碗筷,但是明明并沒有按照媽媽的命令去做,這樣的命令并沒有被執(zhí)行,是無效的。
“令行不止”
明明不吃早飯跑去看熱鬧的車隊,媽媽提醒他“飯會涼”,明明卻堅持要等車隊離開才回到餐桌,完全無視了媽媽“禁止在吃飯時做其他事情”的命令,禁止的命令也是無效的。
從這幾個問題就可以看出,“命令式教育”并不是有成效的教育方法,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甚至還可能產(chǎn)生其他的問題。很多時候“命令式家庭教育”還會升級成“家庭暴力”,而孩子的表現(xiàn)卻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一、家長沒有劃清“命令”和“協(xié)商”的界線
上文事例中,媽媽命令明明去擺碗筷,如果這是媽媽的“命令”,那么媽媽就應(yīng)該要求他必須去做?墒菋寢屍鋵嵵皇巧塘康囊馑,只不過是用命令的口氣說出來了,明明沒有做,媽媽也沒有強求。這樣一來,明明就會認為,媽媽的命令是可以不執(zhí)行的,而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是媽媽在和他協(xié)商,這會造成他對“命令” 這一概念的錯誤認識。
二、令行不止不如沒有命令
為了讓明明專心吃飯,媽媽命令他在吃飯的時候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但是明明卻跑去看迎親的車隊,完全不顧媽媽的一再催促。媽媽在明明不聽勸阻的時候沒有強行制止,更沒有事后的懲罰,這就讓明明認為,即使是“不許……”“禁止……”這類的命令也是可以不聽從的,也不會受罰,那么,媽媽的命令就完全失去了權(quán)威性,以后再下什么命令也都沒有作用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盡量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跟孩子說話,一來避免泛用,使命令的權(quán)威性減弱;比如早餐時擺碗筷這種事,如果媽媽只是商量的意思,那就不要用命令的口氣,而應(yīng)該用溫和的語氣來表達。二來避免命令得不到良好的執(zhí)行,使親子關(guān)系疏遠。
小編認為命令式教育要么不用,要用就要嚴格執(zhí)行。上面例子中明明不聽媽媽的勸阻,在吃飯時跑去看車隊的情況,考慮到孩子好奇的天性,媽媽可以讓他去了解一下外面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滿足一下孩子的好奇心,但要適可而止。假如一直不聽,媽媽就應(yīng)該當場指出他的錯誤,并強行制止他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認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避免出現(xiàn)命令已經(jīng)發(fā)出,卻得不到執(zhí)行的情況。
復(fù)制zxxzxb_yuloo添加關(guān)注公眾號,或下拉掃描二維碼進行關(guān)注,實時推送相關(guān)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