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推薦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全國統(tǒng)一招生熱線
北京市東城區(qū)東岸音樂實驗學校名師柴亮將于10月6日在北京音樂廳上演的“‘打開音樂之門’弦樂的魅力——柴亮和他的朋友們音樂會”。柴亮一如既往邀請樂界好友與他同臺,演出陣容中不乏有昔日優(yōu)秀學生,他們各有所長,成為受到樂壇肯定的音樂家,并堅持著音樂傳承的使命,致力于將音樂的美和藝術的力量傳遞給更多人。
“音樂是連接世界的橋梁!”這句話柴亮說了一次又一次。對他來說,音樂是一個溝通的手段,打破國界,突破語言的障礙。認識柴亮的朋友都知道,“柴亮和他的朋友們”不僅是這場音樂會的標題,也是他使用多年的社交媒體的名字。除去常見的舞臺元素,在最日常的狀態(tài)下,你可以看見柴亮在胡同、餐廳、教室、廊道等諸多場所,和東西方音樂家一起切磋音樂,耳熟能詳?shù)男伞殡S音樂搖擺的肢體,仿佛音樂已然走進街坊巷弄,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
柴亮專輯作品融合不同音樂風格
手握三百年經(jīng)典名琴,心里想著把古典樂帶給更多受眾,相較于一枝獨秀,柴亮更喜歡與不同的人、不同的曲風合作。10余年來,他推出多張融合古典、民樂、流行樂等曲風的專輯,試圖借由中國人們熟悉的音樂元素,搭起古典音樂與日常生活的橋梁。最近,柴亮在順義鼎石學校舉辦了一場電音交響音樂會,激情澎湃的交響樂團加上炫人耳目的電子音樂,成功虜獲了聽眾的心,讓所有人為之迷醉。
游走于不同音樂領域,通過小提琴與不同的人、不同的音樂風格不斷碰撞,這就是柴亮,他是著名小提琴家、指揮家、音樂教育家,也是北京市東城區(qū)東岸音樂實驗學校(Beijing Eastbank Academy of Music,英文簡稱“BEAM”)的創(chuàng)校校長,他的音樂充滿可能性與創(chuàng)造性,亦如這所佇立于故宮東側,南河沿大街的BEAM。
趁著“‘打開音樂之門’弦樂的魅力——柴亮和他的朋友們音樂會”開演之際,讓我們一起走進柴亮校長的音樂教育故事,發(fā)現(xiàn)這位小提琴家的音樂教育觀與內心話。
為什么熱愛音樂教育,一做就是一輩子?柴亮回憶起自己最初拉琴的那段時光,“我發(fā)現(xiàn)10歲學琴的最大的好處是沒什么人管我,可能大家都覺得我已經(jīng)十歲了,拉不成什么樣!辈窳链蛉ふf道。正因如此,他才能保持最自然、本真的狀態(tài),一路成為學校里最優(yōu)秀的小提琴學生。
學琴不到三年,柴亮就代表沈陽音樂學院附中參加全國藝術院校青少年小提琴比賽并獲得三等獎,這是地方院校的參賽者第一次在全國小提琴比賽中獲獎,柴亮的成績獲得全校矚目。
柴亮母校茱莉亞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
15歲那年,柴亮前往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在第一次專業(yè)期末考試中就斬獲滿分,而當時全校只有兩個學生取得了滿分。1986年,柴亮以小提琴專業(yè)免試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
擁有藝術天賦的孩子內心通常更加纖細。柴亮提起青少年時期一次“輟學”的經(jīng)歷,當時有一場非常重要的演出,他對自己努力后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興致勃勃地想聽聽老師的反饋,沒想到老師只說了四個字“一堆垃圾”。從那天起,柴亮有一年半的時間沒打開琴盒。這樣的傷害,對學習音樂的孩子來說,是難以承受的,需要花時間慢慢消化才能走出低谷。
柴亮回憶起那段生活里只有小提琴的時光,因為身心相對成熟才開始拉琴,父母對他的信任賦予了一定程度的探索空間。在一段時間里,他一邊拉琴一邊觀照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著迷于用音樂暢所欲言的表達內心感受,于是默默立下志愿:日后若能在樂壇占有一席之地,便要將這份自由自在的熱情大聲地表達出來。
柴亮與陶樂絲·迪蕾(Dorothy DeLay)教授
20世紀90年代初,柴亮在國際比賽中屢屢獲獎,收到美國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全額獎學金的橄欖枝,于是赴美攻讀研究生。來到茱莉亞的柴亮,師從享有“世界小提琴教母”美譽的陶樂絲·迪蕾(Dorothy DeLay)教授,并被迪蕾教授選中——擔任斯塔林基金會迪蕾教授的助教,負責協(xié)助迪蕾教授開展教學工作。
在這些年里,這位年輕的音樂教育者觀察到迪蕾教授如何將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個性的小提琴“神童”聚集在一起。這些孩子不一定都熱愛小提琴,但對音樂皆飽有一份天然的感知力,且每天進行高強度的練琴。迪蕾教授有一套為琴童建立信心的系統(tǒng),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點,啟發(fā)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尊重個性并給予學生最大的支持,這是他理想中音樂教育的模樣。與此同時,在中國創(chuàng)辦一所音樂學校的夢想開始在他的心中萌芽。
當時迪蕾教授有意培養(yǎng)柴亮接手她的教學事務,于是柴亮便有過一段觀察迪蕾課堂的時光。印象甚深的一次,是他們共同為一位當今很有名氣的學生上課,整堂課上學生拉偏了好幾個音,柴亮作為助教忍不住提出幾次,迪蕾并沒說什么。課后,迪蕾才告訴他:“我看到他剛剛出去踢足球了,所以現(xiàn)在心跳快,肯定聽不準,今天我就不說他音準!
柴亮笑道:「這樣的老師太聰明了,她就像大海一樣,每次給你那么一滴,正好是你需要的。好的老師不會要求所有學生跟她一塊在大海里游泳,她應該是懂得多、講得少、看得準!
陶樂絲·迪蕾(Dorothy DeLay)教授課堂
當然,演奏者所需具備的音準、節(jié)奏與發(fā)音,訓練起來肯定沒有捷徑,但好的老師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找方法。
迪蕾教授在傳記 Teaching Genius(《教授天才》)里提到:「對于來自學生方面的技術性問題,她決不輕率回答,而是慣于把對問題的考查深入到底,和學生一起用手、用手臂、用弓進行各種不同動作的反復試驗,直到他們對問題摸索到一種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為止。」迪蕾教授非常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也不吝于承認自己引導的不當之處,她不反對讓學生忘掉前一種建議,改試另一種方法。
柴亮在紐約積累了很多教學的心得體悟,學成歸國之前,他已是紐約派克經(jīng)紀公司旗下的著名演奏家,世界巡演邀約不斷之余,他也默默立下了投身音樂教育事業(yè)的志向。
1998年,以色列著名的小提琴家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離開紐約大學布魯克林音樂學院。柴亮成為他的兩名繼任者之一。在布魯克林任教的5年,他將自己在迪蕾教授身邊所學習、實踐的教育價值觀帶到了布魯克林音樂學院,同時也思索古典音樂教育的更多可能。
柴亮在 BEAM
那段時期,柴亮經(jīng)常關注著中國古典音樂的教育環(huán)境。一次,他回中國參加巡回公演,特意拜訪了母校中央音樂學院。在琴房外,他看著同學們十余個小時的勤懇練習,眼里閃爍著炯炯專注的光。柴亮心里暗想:“或許,古典音樂的未來在中國。”
如今,柴亮已經(jīng)陪伴BEAM走過12載光陰:作為BEAM的創(chuàng)校校長,這雖是他投身于音樂教育的一小步,卻是他深信不疑的長期信念。
十二年轉瞬即逝,在故宮金水河畔,BEAM正蓬勃發(fā)展。如今,BEAM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九屆近百位畢業(yè)生,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位畢業(yè)生均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前往世界一流的音樂學院和綜合類大學。包括茱莉亞音樂學院、巴德學院、伯克利音樂學院、悉尼大學、拉西瑞爾大學、特拉華大學、辛辛那提大學、曼哈頓音樂學院、波士頓音樂學院等。當學生們離開學校,他們依然帶著對音樂的熱愛走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
柴亮與世界各地的BEAM校友
他們有的成為獨奏家、歌手、交響樂團團員、音樂制作人,有的又去學了文學、建筑、財金、工業(yè)設計、心理學等專業(yè)。但十余年過去了,你仍能看見他們享受音樂的笑容和勇于嘗試的身影,這正是令柴亮最為欣慰和驕傲的教育成果———每個孩子都成為了最好的自己。
他曾表示,選擇來到BEAM的學生,都是對音樂抱有絕對熱情的孩子。這份熱情將帶領他們前往夢想的彼岸。
12年來,BEAM社區(qū)成員們所做的行動,正在保護著他們熱情的火苗,不遺余力地陪伴他們逐夢。
BEAM的學生熱愛音樂
在中國,老師和學生之間似乎總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但柴亮并不這樣認為,他說:「就像我們倆一塊把這個桌子抬到另外一間屋子一樣,在需要兩個人一起做這一件事,解決一個問題時,需要老師與學生一起想辦法,如果我們都抬不動怎么辦?是不是需要找人幫忙?教師如果有合作、引導的態(tài)度,學生會很主動地學習。如果是我拿著鞭子,讓學生把桌子抬走,那情況和結果可能就很不一樣了,可能會事倍功半。」柴亮笑著說道,「我執(zhí)教20年,從沒和學生發(fā)過火,雖然大家都不太相信!
他談起近期讓他非常欣慰的學生――――2023屆電子音樂制作專業(yè)學生李雨笑。今年畢業(yè)典禮,李雨笑作為畢業(yè)生代表上臺致辭,臺上他第一次向參加畢業(yè)典禮的父母坦誠過去對自我的懷疑及不自信,轉型為音樂生使他擁有追逐夢想的勇氣。
李雨笑在BEAM 找到了自信
「在大家眼里,我是一個開朗健談的人,似乎跟誰都很聊得來。但我其實是一個用悲觀主義詮釋生活的樂觀主義者。在入學考試的視唱練耳環(huán)節(jié)中,我完全不敢放出聲音;在合唱課上我也只是對對嘴型;如果臺下有人笑,我就會下意識地認為一定是我有什么不得體的地方。來到BEAM之后我轉變了很多。我能感受到身邊的所有人都非常努力,這種學習氛圍是我在之前的學校所不曾感受到的。演唱專業(yè)的同學主動幫我練習視唱練耳,作曲專業(yè)的同學和我溝通作曲技巧,學校一些我并不熟悉的老師都可以直接叫出我的名字。在這里,每個人都會重視你、幫助你。從一開始五音不全到現(xiàn)在慢慢的唱準音,從不敢張嘴到臺上全力吶喊,從躲避眾人到在臺上展現(xiàn)自己,最重要的是,我自卑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變!
如今李雨笑成為洛杉磯現(xiàn)代音樂學院的大一新生,如旭日朝陽般展開新的生活。
BEAM的孩子因為音樂而充滿自信
「當孩子找到真正的熱情以后,我們的教育任務基本就完成了。他自己會探索,去發(fā)現(xiàn)我們不知道的世界。」讓不自信的孩子因為音樂而變得自信,讓找不到方向的孩子,在旋律間找到前進的路,這或許就是柴亮理想中教育的模樣。
10月6號的“柴亮和他的朋友們”的音樂演出,柴亮邀請到了多位學生與他同臺,李炳陽是其中之一。他忘不了柴亮是如何在關鍵時刻給予他信心的。這位在北京一零一中學依然堅持拉琴的小提琴手,以一名普通高中生的身份直接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打破了只有上附小才能走專業(yè)路的大眾認知。李炳陽回憶,柴亮老師說看著他拉琴,不像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演奏,而是能看出透著自信和愉悅,這才是他被央音錄取的關鍵原因。
柴亮學生李炳陽
雖然,2015年從央音畢業(yè)后,李炳陽經(jīng)歷過連續(xù)兩年的出國留學研究生申請失利,才在 2019年考入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但他說和柴亮學琴的那幾年,給予他在日后追逐音樂的道路上很大的信心。非科班出身的他,擁有色彩斑斕的童年,他在贊美里收獲自信,從堅持練琴的執(zhí)著到比賽中找到愉悅感。這些小小的火花,支持著他在2021年繼續(xù)留在耶魯大學,攻讀音樂藝術研究生學院,并成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Augustin Hodelich的首位助教。
在耶魯,李炳陽坦言若論專業(yè)技巧,“自己或許連打醬油都沒得打”,但對音樂的熱愛,讓他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舞臺,只要小提琴在手,荒蕪的田野、擁擠的地鐵站、人來人往的步行街、房間里的電腦前,都是他享受演奏的金色大廳。
2022年10月,柴亮邀請李炳陽來到BEAM,講述從一零一中學,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的經(jīng)驗。在他謙遜、平實的演講中,李炳陽與同學們講述著過去的學習,也談及自身對于音樂的領悟,他一再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此外,音樂生必須培養(yǎng)創(chuàng)作的能力,以應對隨時變化的外在世界。
柴亮鼓勵學生 find their own voice
柴亮曾在2023-2024學年秋季開學典禮上討論過類似的觀點,因為這不僅是所有年輕人需要面對的現(xiàn)實,也是當今藝術家需要正視的一件事。
他提到,在當今舊知識與新知識迭交變幻的時代,在矛盾且復雜多變的現(xiàn)實社會里,人類面對人工智能(AI)精通專業(yè)領域的快速節(jié)奏,容易產(chǎn)生迷茫與失措。但與此同時, AI或許將為音樂人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幫助音樂人探索更多的音樂可能性。
面對未來,音樂生在當下可以做點什么?他認為,就是了解自己 find your own voice。音樂家艱苦練習的基本功,無盡的獨處與寂寞,無非是為了擁有足夠的掌控力,以藝術的手段去向眾人表達所理解的世界。他以拉琴為例,讓在場的聽眾都感受到你對音樂的體悟,看到你所看到的美麗世界,這是音樂人最重要的責任,也是我們藝術家存在的意義。
在BEAM的校園里,在不同的學校活動中,你經(jīng)常能看到穿著運動衫,笑著和大家打招呼的柴亮校長。作為一校之長,他最喜歡在學生晚自習時段走到琴房、排練室,看學生們的練習情況,偶爾和現(xiàn)代音樂的學生玩玩吉他、彈彈鍵盤,用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表達他對學生的關心與支持。
BEAM學生有大量的舞臺實踐機會
教學主任劉老師說,只要有柴亮出現(xiàn)的場合,同學們對自己的表演就會更加重視。
有一位同事開玩笑說,柴亮老師就像一個“忍者”,悄悄出現(xiàn)在音樂廳的角落,只為聆聽同學們這次的演出是否比上次更進步了些。一位學生則說起期末考,無論同學表現(xiàn)得如何,柴亮會為每一個人鼓掌,同學總會為了這樣的掌聲,爭取表現(xiàn)好一點的成績。
BEAM學生有大量的舞臺實踐機會
曾在耶胡迪·梅紐因學校 Yehudi Menuhin School 任教,與耶胡迪·梅紐因 Yehudi Menuhin 密切合作 8 年的William Lee,為BEAM現(xiàn)任古典樂教研室主任,他認為柴亮之所以重視學生每一次的舞臺表演,因為“與其看重考試和成績,不如給學生更多上臺表演的機會,分享音樂的快樂比分數(shù)迷人的多。”
柴亮認為,“舞臺實踐”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舞臺實踐,學生能夠自發(fā)性地完善舞臺禮儀、著裝、表現(xiàn)力與作品的完成度。他熱衷于學生的每一場演出,甚至是彩排,他希望將這份表演的熱愛傳遞給每一位學生。
當然,柴亮偶爾也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時候。在一次演出前夕,他左思右想,還是決意調整演出曲目順序,“我想試試用維瓦爾第直接開場”,于是老師們連夜重制節(jié)目單,而他則陪伴主持同學做最后的串詞調整,為每一首看似疏遠的古典樂曲加上引人入勝的故事,為了最后完美的合唱“ending”,他與同學們在臺上試驗了數(shù)十次……。每一次的排練同學們都竭盡全力,到了正式演出當天,當所有臺下觀眾賦予熱烈的掌聲,音樂,仿佛成為充滿魔力的語言,傳遞著不言而喻的幸福。
正式演出前,同學們在北京音樂廳后臺集齊
藝術的最初是基于生活的美學,是人們基于當下,對生活和未來的某種向往。柴亮將每一位BEAM的孩子視為美的創(chuàng)作者,堅信有朝一日他們將佇立在世界的舞臺上,創(chuàng)作音樂,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
「我總是告訴學生,也時常提醒家長,要小心所謂的專業(yè)權威性,因為當今的藝術是沒有權威的!
他經(jīng)常這樣勉勵同學:世界的舞臺很大,它容得下人們的多姿多態(tài)。你大可放心去追求不同的熱愛。我們學習音樂是的同時也學習一種能力,這是在學習過程中一點一點積累的能力,是擁有熱情并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與方法的能力,更是讓你有機會成為多元發(fā)展藝術家的能力。
柴亮經(jīng)常帶著BEAM學生演出
或許,藝術面前人人平等,尤其在當今越來越強調去權力化和中心化的審美趨勢下,把價值判斷的標準從少數(shù)權威專家,擴大到更多的藝術愛好者,才能發(fā)揮不同創(chuàng)造者的天賦,將對美的不同理解傳遞出去。
柴亮在音樂教育領域所做的工作是杰出的、用心的。當被問到如果有更多的時間,他還會選擇做什么樣的工作時,柴亮說,如果不拉琴、不教學生,他會去做更多的體育活動。畢竟,他年輕時熱衷于鐵人三項,現(xiàn)在喜歡長途跋涉、熱愛高爾夫。競速可以幫助他探求人生張力,這些都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唯有認識自己,認識自身與世界的關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周遭,關注每一個人。
柴亮與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
在BEAM,除了校長這個角色之外,大家還會如何看待他呢?一位小提琴專業(yè)的學生說,“當我走出他的課堂時,我覺得拉好提琴真的是可能的”。一位現(xiàn)代音樂專業(yè)的同學說,如果他有柴亮這樣的同學,可能會邀請他一起打場球,因為看起來會是位“不錯的球友”。另一位學生認為,柴亮肯定會是班上出色的領導,光是看他指揮樂團或指導室內樂就知道,他可以用清楚的語言,將不同聲部的旋律和諧地交織在一起。
BEAM學生有大量的舞臺實踐機會
創(chuàng)校12年,BEAM已經(jīng)累積擁有數(shù)以百計的學生,柴亮說現(xiàn)在的孩子確實很聰明,每時每刻接收著豐富密集的資訊,他們知道的比我們預期的多太多了,因此更需要有遠見、有見識、有獨創(chuàng)能力、有共同理念的音樂家一起來締造一座音樂社區(qū)。如今,越來越多的知名音樂家慕名前來,他們多數(shù)任職于著名音樂學院或知名樂團,且活躍于各大舞臺,有著豐富的教學與舞臺經(jīng)驗,他們是BEAM音樂社區(qū)的“文化共同締造者”。 我們期待有朝一日這座社區(qū)將為國內的音樂的蓬勃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BEAM是一座溫暖的音樂社區(qū)
正如柴亮所說,“柴亮和他的朋友們”并非只是符號,它還是一種真切的情感,它代表了一種以音樂來溝通與交流的方式。柴亮曾經(jīng)自豪地宣稱:“我們學生最不缺的就是樂于分享、互相幫助!币黄鹁毘、一起組團、一起創(chuàng)作、一起排演音樂劇,在BEAM,學生總是攜手前行。
音樂與人是一曲永恒的交響,或許,有天我們會漸行漸遠,但這座音樂社區(qū)不會凋零。美好的樂章將永遠在BEAM奏響,而這旋律將告訴你:無需急于追尋,BEAM是永遠迎接你的起點。
學校適合孩子嗎?去學校試聽免費課即知開班倒計時
東岸音樂學校最新動態(tài)
答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師資怎么樣?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師資團隊由大師團和高學歷多元化青年藝術家構成,比如小號
答北京市東城區(qū)東岸音樂實驗學校(原名: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所培養(yǎng)的學生均流向全球頂尖音樂學院,如:伯克利音樂學院、茱...
答對于有音樂藝術特長的學生來說,對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會非常關注,因此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招生對象要求也是大家比較...
答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招生不限戶籍,所有學生通過報名審核后,均要參加學校入學考試,只有成績達到中音鼎石入學要求的學生才...
答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是北京東城區(qū)唯一一所專注音樂教學的4年制國際高中,對外開放申請的年級有高中預科(9年級)、10~...
學費:22.00萬/年簡章詳情>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