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140萬人報考很弱勢的公務員?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fā)布時間:2010-12-2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別怨這世界變化快,你若看不明白,就只好笑而不語了。本周全網熱點主要圍繞幾個經濟社會調查數(shù)據(jù)和排行榜展開,包括國家公務員考試熱度不減、社科院發(fā)布藍皮書公布的一組數(shù)據(jù)、調查顯示近五成黨政干部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某課題研究組發(fā)布的職業(yè)壓力排行榜公務員高居榜首等等。另一組對比鮮明的熱點事件為85%中國家庭無力買房和杭州將建150萬平方米“別墅保障房”。此外,剩余熱點基本為上周事件后續(xù),如北京蛋形蝸居被搬遷、非動車乘客遲到火車票作廢的最新情況、局長醉駕撞死5人全部賠款由政府公款買單等。
國家公務員考試被稱為第一大國考并不是今年的新鮮事,數(shù)據(jù)顯示,大約從2004-2005年間開始,公務員報考人數(shù)開始逐年大幅增長。2011年度國家公務員錄用筆試共有140多萬人報考,創(chuàng)下4961:1的最熱職位紀錄,引出“就業(yè)冷”、“考碗族”、“職業(yè)聲望”等語匯。相關“國考熱”的搜索結果約有315項。《公務員報考熱度是國家前途指示器》一帖獲得12275次點擊。帖文從馬克思理論和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理論分析,指出公務員從事的不是生產性勞動,其收入來自社會剩余價值的轉移,是對社會價值的瓜分。“若一個社會,將社會最寶貴的精英吸引到瓜分社會價值的領域,則這個國家的前途就無從說起。”文章毫不客氣地表述,公務員的高收入(特別是灰色收入),高福利,高職業(yè)消費,以及不受制約的特權,對這個社會中只講利益不講公正的社會精英具有不可抵擋的吸引力。作者的立論依據(jù)也是近期曝光的新聞:陜西一個縣煤炭局長就有幾億家財,而洪洞縣一個交警隊長也有幾億家財。該帖作者“王大麻子”比較了1980年代改革春天時期大學機關和后勤人員對教師職位的羨慕,以及1990年代乃至近十年,高校機關后勤管理反而成為博士和教授趨之若鶩的崗位等顯著變化,最終得出“知識精英都趨向于利益,趨向于利益瓜分行業(yè),國家前途將會暗淡”這一結論。“社會精英,卿本佳人奈何做公誤猿?”調侃中流露出對多元社會逐步單極的質疑和無奈。
本周另一條讓人只有笑而不語的熱點事件是一項問卷調查結果中,45.1%的黨政干部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凱迪網絡對此事件探討的帖文主要集中在《我認同黨政干部是弱勢群體的調查》、《“全民弱勢”像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在不受制約的權力面前誰不是弱勢群體?》、《精英階層自認弱勢,普羅大眾情何以堪?》等!独悟}怪論:越是弱勢越吃香》一帖認為,“越是‘弱勢’越吃香”的“國考熱”不僅是一種幽默,也是對傳統(tǒng)的愛國主義者所主張的“革命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生價值觀的一種諷刺。與此同時,網友“龔霧媛”的《一個小公務員的辛酸苦辣》則從另一個角度觸及這個話題。作者作為一名在上海工作的公務員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告訴大家,自己放棄了外資企業(yè)高薪,加入公務員隊伍,“這些年下來,有喜有憂,沒有退路。”在作者看來,公務員崗位帶來的“喜”是增長人生閱歷,“憂”是收入不多、壓力不小,也是“經常加班,沒有加班費”,且因為公務員中少數(shù)害群之馬讓社會上不少人對公務員存在“三分嫉妒、七分怨恨”,他也遭到不少白眼。對于“龔霧媛”據(jù)此得出自己是“弱勢群體”的結論,網友回帖指出“龔霧媛”這類底層公務員是體制內弱勢群體,“一旦體制超載,將會被第一時間清理門戶。”
如此看來,本周另一個讓人驚訝的調查排行榜也在可以理解的范圍內。某課題組研究發(fā)現(xiàn)職業(yè)壓力排行榜公務員居首,礦工墊底。這項結果引起輿論一片嘩然。近七成網友調侃公布此排行榜的課題研究組可能是統(tǒng)計局的下屬單位。該課題研究組的立論依據(jù)是不少媒體報道公務員因抑郁癥自殺,可見公務員不僅生理上操勞過度,還面臨嚴峻的心理壓力,“領導層級越高,心身健康水平相對越低。”
此外,社科院公布藍皮書顯示85%中國家庭無力購房和杭州“別墅保障房”是本周網絡主流意見領袖關注次熱點。其中“別墅保障房”在凱迪網絡搜索結果約為679項!逗贾“別墅保障房”掏空了住房保障政策》、《尊重人才不能擠占社會保障資源》、《別墅保障房:欺實碼政府獎賞高級奴才》等均為對該事件較有見地的帖文。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