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家公務員新大綱行測輔導:閱讀理解(1)
來源:網(wǎng)絡 發(fā)布時間:2010-10-29 10:34: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第一章 閱讀理解
命題分析及題型綜述
閱讀理解類題目“一般包含一段話或一個句子,要求應試者選出與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項”,此類題目需要考生在理解題干含義的基礎上作答?v觀近幾年的公務員考試試題,閱讀理解類題目的題量一直保持在20道,占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總題量的50%,而且其難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主要表現(xiàn)在題干的閱讀量不斷加大,對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不斷加強等方面。因此,考生在平時的備考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速度與綜合分析能力,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選出準確、恰當?shù)拇鸢浮?/p>
從命題角度分析,閱讀理解部分的考查角度很多,主要分為主旨概括題、意圖推斷題、細節(jié)判斷題、詞句理解題、銜接排序題及其他類型的試題。與邏輯填空部分只考查個別詞匯的準確運用不同,閱讀理解部分重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與“表達”能力。“理解”體現(xiàn)在意圖推斷題、細節(jié)判斷題、詞句理解題等幾種題型上,主要包括對題干的理解,對備選項的理解,對出題者命題思路的理解,對所選擇答案的理解等各個方面。“表達”體現(xiàn)在主旨概括題、銜接排序題及標題結語題等幾種題型上,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表達”,能夠準確地概括出語段主旨含義,根據(jù)句子主題對打亂順序的語句重新排序,或者能夠根據(jù)給定語段填入適合的標題或結語,等等。
為便于考生更加系統(tǒng)、全面地備考閱讀理解這一部分,編者對2006年以來的閱讀理解題型進行了匯總分析,詳見下表:
最近五年閱讀理解題型題量統(tǒng)計表
年份 | 主旨概括 | 意圖推斷 | 細節(jié)判斷 | 詞句理解 | 銜接排序 | 標題填入 |
2010年 | 4道 | 10道 | 2道 | 1道 | 3道 | |
2009年 | 9道 | 9道 | 1道 | 1道 | ||
2008年 | 12道 | 5道 | 2道 | 1道 | ||
2007年 | 13道 | 3道 | 1道 | 2道 | 1道 | |
2006年 (一類) |
11道 | 9道 | 8道 | 1道 | 1道 | |
2006年 (二類) |
13道 | 3道 | 7道 | 2道 |
通過最近五年的題型題量分析,不難看出命題人對于以上六種題型有所青睞,其中主旨概括題、意圖推斷題和銜接排序題為必考題型。此外除2008年外,其他年份對細節(jié)判斷題均有考查,因此以上四種題型應該是各位考生復習的重中之重。其他兩種題型為選考題型,詞句理解題通常是隔年命題考查。標題填入題出現(xiàn)得較早,并且五年內(nèi)僅出現(xiàn)一次,難度不高,考生可以自行把握。
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1.先看問題,確定題型
由于閱讀理解題干部分的閱讀量較大且呈現(xiàn)逐年增加的趨勢,考生若先讀題干往往會出現(xiàn)讀了一遍卻沒讀懂的情形。為了更有針對性地答題,考生可以先看所問的問題,確定了答題方向,再帶著問題去題干中尋找答案,做到有的放矢,快速作答。
2.判斷選項本身正誤
一般來說,四個備選項內(nèi)容不會相差無幾,考生可運用排除法先排除錯誤選項,縮小正確選項的選擇范圍。錯誤選項特征:表述過于絕對化;與原文中某句話表述相同,比較片面;表述與題干內(nèi)容不相干或明顯相左。正確選項特征:本身表述無漏洞,且有一定的思想性;表述比較相對,出現(xiàn)“應該”“仍然”“需要”“可能”等關鍵詞;是題干內(nèi)容的同義替換。
3.敢于質(zhì)疑,換位思考
在平時練習的過程中不能只關注所謂的“正確答案”,更要敢于質(zhì)疑,多思考錯誤選項的設置思路,揣摩命題者的出題意圖,久而久之,自己也可以有所提升。在練習和考試過程中,考生也可以將自己置于命題者的位置,從命題者的角度來分析試題,這樣往往也會有“柳暗花明”之感。
4.不要猶豫,果斷選擇
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題目對于絕大多數(shù)考生來說,不存在“不會”的問題。對于一些較難的題目,考生經(jīng)常是在排除了一兩個錯誤選項之后在其他選項之間猶豫不決,覺得哪個都像是正確答案,久久不能作出選擇。這時,考生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判斷和直覺,選取自己最初選定的一個,這樣即使選錯了,也比猶豫糾結要好,因為這至少為后面試題的回答贏得了時間。
5.各類題型解題必備法則
作答主旨概括題時,可以在選項中直接尋找同義替換的句子;作答意圖推斷題時,選項完全是原文內(nèi)容的通常不選;作答細節(jié)判斷題時,可直接將選項與原文對比;作答詞句理解題時,可根據(jù)語境綜合判斷;代詞指代題要牢記就近原則;作答銜接排序題時,可以先利用關聯(lián)詞將相鄰句子連接起來,再判斷首尾句。
第一節(jié) 主旨概括題
核心知識
主旨概括題要求考生通過閱讀一段文字進行概括歸納或把握文段的中心主旨,考查了考生在短時間內(nèi)準確理解文段主題及概括的能力。通?忌梢酝ㄟ^一些關鍵詞來判斷一道題是否是主旨概括題,比如“主旨”“主要”“核心”“主題”“中心”“概括”等提法。
通常來說,主旨概括題有如下幾種提問方式:“這段文字的主旨是……”“這段話主要講述的是……”“這段話主要談的是……”“這段文字主要表達的是……”“這段文字主要介紹的是……”“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對這段文字復述最準確的一項是……”等。針對上述幾種常見的提問方式,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試題,力求在最短時間內(nèi)選出正確選項,為后面的題目節(jié)省時間。
將主旨概括題細分,又可以分為主旨題和概括題兩類。下面分別詳細介紹兩類試題的作答方法,供考生參考。
1.尋找題干主旨句
主旨類試題主要考查考生對題干給出文段整體的理解概括能力,而非對某句話的理解或分析。主旨題的解題思路在于考生需要找到主旨句或核心句,即能夠承載文段主要內(nèi)容的語句,然后在備選項中選出與主旨句意思最匹配的一項,即為正確選項。因此,考生一旦判斷出某道題為主旨概括題,第一方法就是從題干中找出這段話的主旨句,以快速作答。
主旨句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心句”,相信大家對此并不陌生。在文段中,主旨句可能在段首、段中或段末?忌山Y合具體文段進行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位于段首的情況是“總-分”的形式,即先點明主題,然后圍繞主題展開論述,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比較簡單,考生很容易分清。位于段中的情況一般為“分-總-分”的形式,即先引出所要論述的問題,再給出答案,然后進一步對答案加以解釋說明,一般來說,這個“答案”就是文段的主旨。位于段末的情況為“分-總”的形式,先擺出論述的種種不同情況,最后總結出其共同之處,作為文段的結論,這個結論就是文段的主旨。
除了上述三種情況之外,還有一些題目沒有明顯的主旨句,但是考生通過簡單的判斷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這段文字是圍繞某個觀點進行展開說明的,再仔細觀察備選項,肯定有一個是對文段主旨的準確概括。其他有明顯錯誤或以偏概全的,考生可快速排除。
2.巧用關聯(lián)詞分析概括題
概括題需要考生找到文中的核心觀點,又要兼顧其他語句所表述的內(nèi)容,進行高度概括和總結。因此,此類試題的正確答案既要突出主題句,又要對其他語句進行概括總結。在閱讀理解中,并不是所有的文段都有明確或隱含的中心句,這時就需要考生找出文段的重點句,再進行進一步的總結歸納。對此,考生可以巧妙地利用關聯(lián)詞迅速準確地找到這個文段的重點句,進而快速作答。
(1)轉折后是重點句
主題句出現(xiàn)在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lián)詞之后,如“但是”“可是”“只是”“不過”“然而”“卻”“其實”“事實上”“實際上”等。這個道理不難理解,語言在表達的過程中是講求策略的,通過轉折這一方式引起對方注意恰好符合這種策略。因此考生只要在瀏覽文段的過程中迅速尋找到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lián)詞,進而找到主題句即可準確作答。
(2)結論后是重點句
主題句出現(xiàn)在表示結論關系的關聯(lián)詞之后,如“因此”“所以”“因而”“可見”“總之”“言而總之”“綜上所述”“概而言之”等。通常一段話結束后都要用結論性的語句總結歸納,從而達到重申重點的目的。而考生在閱讀文段的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去尋找結論型的表述語句,這往往就是該文段的主題句。
(3)遞進后是重點句
主題句出現(xiàn)在表示遞進關系的關聯(lián)詞之后,如“而且”“并且”“并”“也”“還”“甚至”“更”等。作為語句表達的主體,要想體現(xiàn)該句的重要性,往往通過使用遞進的關系加以強調(diào),這種方式為我們所熟知。正是這種常用的語言表達習慣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準確地尋找到主題句。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