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一生的老師,身負重任,他們會極度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看護孩子免受傷害、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正確的學習環(huán)境……所有的一切,都是想讓孩子能夠順利成長、避免走自己當年走過的彎路。然而,有時候,好心也會辦壞事,父母的一些習慣和態(tài)度可能反而阻礙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文中這8件事雖小,但給身為父母的你提了個醒。
根據(jù)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人類的智能類型分成8種,每個人在這8種智能上擁有的量各不相同,并且智能的發(fā)展還會受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父母把教育的重點放在了開發(fā)孩子的智能上,把成績等同于學習,而忽視了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等同樣重要的方面。
有些時候,孩子的成績不理想,其實并不僅僅是他自身的原因,父母的習慣和生活態(tài)度可能無意識地給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加了阻力。下面這8個行為會對孩子學習產(chǎn)生不利影響,看看你有沒有踩到“禁區(qū)”?
1. 執(zhí)著于創(chuàng)造“正確的”學習環(huán)境
我們常常忘記,孩子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但一些父母會有意識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尤其是雙職工父母,總覺得自己陪伴和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不夠,所以會精心給孩子選擇許多課外活動。
如果父母糾結于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正確的”學習環(huán)境,而又沒時間這么做,孩子的學習效率會變低。遇到這種情況,其實父母可以帶孩子在家門口的花園、社區(qū)周圍逛一逛,甚至是在家中伴著音樂跳上一曲,對孩子來說,這些都是新鮮的體驗和學習的機會。
2. 把自己的恐懼當作對孩子的限制
那些看起來危險或者可能讓孩子受傷的東西,父母一般都會禁止孩子去嘗試,而這限制了孩子探索的空間和可能性。
成人的世界有太多條條框框和顧慮擔憂,像是給孩子的四周圍起了嚴嚴實實的墻,“不要碰那個,危險!做這個,不要做那個!”安全問題的確重要,但有時候我們保護過度了——我們以自己的憂慮為孩子設置了限制,而他們的潛力,很多時候,比我們想象得要大得多
3. 拿其他孩子做比較
人們知道,家長間不僅愛比較,他們還喜歡把自己孩子跟別人家孩子相比較。成績、課外活動、考上什么學校——這些有評判標準的東西,父母都愛拿來對比。
這是個競爭社會,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競爭意識,當孩子們懂得了“贏家和輸家”的概念后,同樣會有競爭意識。其實,做父母的最大任務或者說挑戰(zhàn)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對于那些“常勝將軍”式的優(yōu)秀孩子來說,這一點更是重要,而且應該讓他們明白,成功并不是人生的一切。
4. 不重視孩子精神健康和情緒反應
長期的壓力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孩子也會因壓力太大而失去學習興趣。但是,心理學家也曾提出,適量的壓力對人生有促進作用。所以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一項責任,就是教會孩子在心理上、精神和感情上更加強大,可以獨自處理壓力。孩子雖小,但是他們的情緒一樣重要,要被重視。孩子快樂了,家長才會開心不是嗎?
5. 對“體驗即學習”無意識
父母再愛孩子,也不可能控制他一生可能遇到的事情、他的際遇。新的體驗往往能給孩子新的教育和領悟。孩子所經(jīng)歷的東西,無論是好還是壞,都能幫助塑造他們的性格和態(tài)度。所以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他們才會愿意去嘗試新的事情。畢竟,不去嘗試,我們也不知道事情結果。
6. 強迫孩子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你曾經(jīng)夢想成為一個芭蕾舞者?或者成為一個跆拳道黑帶?父母很容易會將自己的夢想加于孩子身上,讓他們替我們實現(xiàn)。如果孩子喜歡我們讓他學的,那固然很好;但如果他們心底很抗拒,那就很痛苦了。說到底,興趣和激情才能讓學習變得快樂、長久,才能讓孩子做得更好。
7. 忽略陪伴是最珍貴的
父母承擔著各種生活壓力,而當自己終于可以“獨處”的時候,孩子們還在等著他們的關注和陪伴。
坐在孩子身邊,看著電視或玩著手機,這并不是陪伴。身雖在,心卻不在。無論是游戲還是學習,孩子都需要父母真心的投入,給孩子買最好的參考書、最時髦的玩具,但是這都不能替代父母親身的陪伴。一天可能很長,一年年卻過得很快,孩子很快就會長大。
8. 忘記他們還是孩子
我們生活在節(jié)奏極快的成人世界,有時候會把這種節(jié)奏強加于孩子身上,快一點再快一點,趕下一個課外班、完成下一個任務。
我們會拿對待成人的方式對待孩子。而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個只有兩三歲的孩子,怎么可能明白父母的期待?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孩子會有不同的需求和能力發(fā)展。父母應該學著“蹲下來”,用孩子的視角看看世界,給他們更多理解和鼓勵。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有時候,恰恰不在于我們做了什么,而在于我們沒有做什么,真正影響了孩子的成長:沒有脫口而出的責罵、沒有攔住孩子不讓她嘗試、沒有在孩子身邊卻一直抱著手機玩不停……真正健康的親子關系,都是共同成長。
zxxzxb_yuloo添加關注公眾號,或下拉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