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買面包的故事”,主人公是劉老師和她2歲的寶寶。劉老師是澳門某大學的老師,也是一個很愛學習和思考的媽媽。這個故事,是劉老師在微信群里給我們分享的。
今天太尷尬了。晚飯前帶娃從公園回家,途經(jīng)一個面包店,娃立刻指著要面包。本不想給他買,架不住他在車上又扭又喊要解安全帶,就帶他進去。他自己拿托盤和夾子選了一個牛角包。然后我想起來沒帶錢包,就告訴他,又把面包放回去。結果娃完全無法接受,在店外聲嘶力竭哭喊了至少10分鐘。
店里帶著小孩買面包的媽媽們都在看我,門口一老夫婦還幫我哄他,甚至想幫他買一個。我跟老夫婦說了沒帶錢,也不想影響他吃晚飯,所以婉拒了他們的好意。
大家聽完故事,七嘴八舌安慰了劉老師,也說了自己跟娃斗智斗勇的一些經(jīng)歷,最后劉老師說:“今天也怨我,先給他拿了,之后又說買不了,他就抓狂了。平常他鬧我心軟就依了,這次沒辦法,索性心一橫,就由著你哭。我決定以后也這樣,不管他怎么哭鬧,不能給的堅決不給。”
隔了一段時間,劉老師又來“翻盤”了。
前陣說過我兒子在面包店外面嚎啕大哭的事兒。后來我又在晚飯前從公園回家的路上應他要求買過2次(作為第二天的早飯),發(fā)現(xiàn)人家要求買面包根本不是為了立刻吃,而是enjoy自己拿盤子、夾子,挑選面包,拿錢包幫忙付款,換回面包的過程。買完乖乖抱著面包袋子坐車回家。
于是特別感慨,有多少次我們大人都是以自己的揣測而誤解了孩子!”
劉老師是一個經(jīng)常反思教育行為的媽媽,而這個有點“反轉(zhuǎn)”的故事,有沒有讓你有所觸動? 跟娃在一起“斗智斗勇”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很多時候都在“仗勢欺人”?
尊重孩子,喊了一萬年。而我們的內(nèi)心,是不是真的給了他足夠的尊重,“像成年人之間的那種尊重”?在他專心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你是不是強行中斷,“要出門要吃飯要睡覺”,而不是提前告知,讓他有一個思想準備和預期?
信任孩子,也喊了一萬年。而大部分時候,我們還是當他是個孩子,“啥都不懂”,還是忍不住替他做判斷、替他做決定。當他下定決心要做一些嘗試和改變的時候,你是不是總在喊著“不可以”“不要碰”“有危險”,而不是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環(huán)境讓他探索、發(fā)展?
“我是為你好”這樣的陳詞濫調(diào),以為只是發(fā)生在我們的父母這輩。自從當上了媽,我們有多少次,都是打著為你好的旗幟,忽略了他的感受?就像劉老師的故事一樣,只想著“禁止吃面包”,覺得孩子就是“餐前想吃零食”,而沒有去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沒有一個媽媽是全能的,也沒有哪一段親子關系是完美的。但忙碌和瑣碎,不是我們停止思考的借口。有一些事情,做起來并沒有那么難。
1、陪孩子的時候,就靜下心來陪孩子,別想其他事,也別玩手機,用心傾聽他的需求,給他同理心;
2、當他想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不要急著阻止,先觀望一下(但嚴密監(jiān)視);
3、孩子很不情愿的時候,不要只是覺得他“不聽話”,想一想他為什么這么抗拒;
4、給他一些(有限的)選擇,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繪本;
諸如此類的小事,還有很多。今天的這個小故事,希望也讓你有所觸動。把孩子視作一個成熟、有思想的個體,像對待一個平等的成人一樣和他相處,我們都可以做更好。
zxxzxb_yuloo添加關注公眾號,或下拉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