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2016年,對于北京小升初特長生來說,這很可能是個分水嶺。到底是動態(tài)具體內容是什么,下面我們來為大家分享一下!
隨著教育部兩年前一紙令下,全國各地到2016年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招收特長生的學校所招收的特長生比例應降到5%以內。
去年,北京市“小升初”特長生招收比例已降至5%,不過,去年的這個比例是全市特長生的5%,不排除存在城區(qū)多、郊區(qū)少的現象。今年,北京每個區(qū)的招生比例都要降至5%以內,而且多區(qū)都明確要求具有特長生招生資格的學校今年的比例不得超過10%。
很快,在今年小升初,很多家長和學校都感受到特長生減招的“寒意”。
數據顯示,東城區(qū)年該區(qū)18所學校共招收三類特長生380人,比去年減少一半多。朝陽、海淀的特長生招生計劃分別減少了約三成。其中,海淀區(qū)有17所學校招收藝術、科技以及體育共三類特長生,總數為1197人,比去年減少600多人;朝陽區(qū)有19所學校共招收793人,比去年的1168人減少約33%。
于是,不少往年小升初招生“大戶”,名額面臨大幅縮減,比如八十中、日壇中學、八一學校和二中分校等,其中,二中分校去年招收特長生115人,今年招生僅為48人。
小升初特長生大幅減招的勢頭成為眾多小學生家長關注的熱點,其中包括不少低年級學生的家長。近期擁擠著類似的問題:
明年小升初特長生會取消么?今后特長生在升學中還管用么?
據北京日報報道,圍繞小升初特長生招生比例下降的趨勢,家長們有不少議論。有人認為應該取消這種入學方式,因為每所學校的招生標準不盡相同,普通家長很難把握,容易讓少數人鉆擇校的空子;同時,富余出來的名額還可以用于大派位,普惠更多學生。另有一些家長認為,目前特長生比例已經降到最低,不能再減了,應該為那些真正有特長的孩子留條好出路。
其實,取消小升初特長生的說法也并非空穴來風。差不多10年前,觀教君還是作為全國兩會的“菜鳥”記者跑新聞,當時便有傳聞未來北京將考慮從小學到高中的入學資格取消與所有特長生名分的掛鉤。
早在2010年,北大附中在全市率先取消招收小升初特長生。當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此該校有關人士解釋道,北大附中的藝術體育等特色教育將不是僅通過幾個團來進行,而是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普及。這種做法也有利于避免目前特長生培養(yǎng)中存在的“錦標主義”。
關注小升初的家長肯定注意到近年來北京小升初特長生逐年減招的勢頭。比如,2013年,本市招收小升初特長生學校減少三分之一,其中海淀區(qū)人數縮減400人左右,由往年的2361人減少至1960人。2014年特長生招生比例比2013年有所降低,其中招收體育特長生的學?s減了50余所。這兩年,小升初特長生人數遇到“斷崖式”的壓縮。
針對小升初特長生未來“存廢”命運,有校長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學校文化建設的角度來看,“小升初”特長生應該適度保留。無論藝術、科技還是體育都應該先普及起來,然后再追求精、尖,在特長生招生方面不能“一刀切”,應該為那些興趣、愛好突出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發(fā)展平臺,從而鼓勵孩子學有所長、學有特色。
圈內資深專家對此表示,特長生招生政策的調整,看似只是升學政策的變化,其背后折射的卻是對基礎教育質量觀的深刻思考。在基礎教育階段,特長生到底扮演什么角色?是作為學校“錦標主義”的產物,還是孩子升學的“敲門磚”?
專家表示,今天的教育改革關注面向全體的實際獲得,從尊重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發(fā)展優(yōu)勢來說,特長生應當作為鼓勵和培育孩子興趣愛好的一種渠道,在一定范圍之內應予以保留;但未來的特長生不應成為學校“錦標主義”的產物,也不應再成為升學的工具,而應從小眾走向全體。
了解到一個值得關注的新動向是,部分區(qū)正在醞釀今后使特長生和學校脫鉤,而是整合學區(qū)的資源進行培養(yǎng)。今后很可能出現這樣的現象:一個高水平的學生藝術團不再屬于某個學校,而是屬于某個學區(qū),其中的孩子來自學區(qū)內的多所學校。
小升初特長生將來究竟如何變化,最終需要等待相關教育部門的政策。不過,可以大膽地預測一下:明年乃至今后幾年,特長生仍將以一定比例予以保留;但未來是否仍和升學掛鉤,可能存在不小的變數。
掃描下列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最新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