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期貨投資分析同步練習:第二章宏觀經濟分析
來源:考試大發(fā)布時間:2012-11-23
第二章
宏觀經濟分析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1項最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正確選項的代碼填入括號內)
1.下列關于宏觀經濟的敘述中最合適的解釋為(。
A.宏觀經濟是非區(qū)域性經濟,是微觀經濟的有機組合
B.與微觀經濟相對應,大范圍的總體經濟活動,即國民經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總量和結構就構成了宏觀經濟
C.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是微觀經濟的簡單加總
D.宏觀經濟是按照一定的層次組織起來的系統(tǒng)
【答案】B
【解析】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概念:與微觀經濟相對應,大范圍的總體經濟活動,即國民經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總量和結構就構成了宏觀經濟。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但宏觀經濟并非微觀經濟的簡單相加總和,而是按照一定的層次結構和運行調節(jié)機制組織起來的極其復雜的有機大系統(tǒng)。
2.與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相比,具體商品的供給、需求因素決定著期貨價格的(。。
A.主要趨勢
B.次要趨勢
C.短暫趨勢
D.無趨勢波動
【答案】B
3.(。┓椒ㄖ饕獋戎赜诜治鼋洕F象的相對靜止狀態(tài)。
A.總量分析
B.結構分析
C.回歸分析
D.線性分析
【答案】B
【解析】結構分析側重于對一定時期經濟整體中各組成部分相互關系的研究,側重分析經濟現象的相對靜止狀態(tài)。
4.下列不屬于宏觀經濟分析的是( )。
A.價格總水平分析
B.銀行貸款總額分析
C.經濟結構分析
D.區(qū)位分析
【答案】D
【解析】宏觀經濟分析的基本方法有總量分析法、結構分析法和對比分析法等。AB兩項屬于總量分析,C項屬于結構分析。
5.影響商品價格的間接因素有(。
A.經濟周期
B.供給和需求
C.計價貨幣幣值變化
D.利率
【答案】D
【解析】經濟周期是影響商品價格的總體因素,而供給和需求、計價貨幣 幣值變化則是影響商品價格的直接因素。
6.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所有(。┰谝欢〞r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A.本國居民
B.國內居民
C.常住居民
D.常住居民但不包括外國人
【答案】C
【解析】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范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價值的總和。所謂“常住單位”,其內涵與“常住居民”相同。一國的“常住居民”包括:(1)居住在本國的本國公民;(2)暫居(一年以內)外國的本國公民;(3)長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國的外國居民。也就是說,在一國領土范圍內,其 居民無論國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國常住居民定義,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價值都可算作本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在國內和國外所生產的最終成果和提供的勞務價值。它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國外凈要素收入是指從國外得到的生產要素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梢,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區(qū)別就在于國外的凈要素收入。
由此可見,國內生產總值是“領土”概念,國民生產總值是“生產要素”概念;國內生產總值是“生產”概念,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概念。因此,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生產總值是兩個不同但又有聯(lián)系的指標。
7.下列( )不列入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
A.出口到國外的一批貨物
B.政府給貧困家庭發(fā)放的一筆救濟金
C.經紀人為一座舊房買賣收取的一筆傭金
D.保險公司收到一筆家庭財產保險費
【答案】B
【解析】政府轉移支付、公債利息等都不計入GDP。包括政府在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失業(yè)救濟、貧困補助、老年保障、衛(wèi)生保健、對農業(yè)的補貼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轉移支付其實質是一種財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轉移支付發(fā)生時,并不相應得到什么商品與勞務,整個社會的總收入并沒有發(fā)生改變。因此,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國內生產總值中。
8.在下列三種產品中,應該計入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是( )。
A.當年生產的機器
B.去年生產而在今年銷售的機器
C.某人去年購買而在今年轉售給他人的機器
D.上述都是
【答案】A
【解析】對于GDP概念的理解,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最終產品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一般根據產品的實際用途,可以把產品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所謂最終產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人們直接消費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務。這部分產品已經到達生產的最后階段,不能再作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產品和勞務的生產過程中去,如消費品、資本品等。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于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第二,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在市場上達成交換的價值,都是用貨幣來加以衡量,通過市場交換體現出來。一種產品的市場價值就使用這種最終產品的單價乘以其產量獲得的。
第三,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那些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實實在在流通的財富,它只是用標準的貨幣平均值來表示財富的多少。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完全的轉化成流通的財富,這個是不一定的。
9.下列不正確的命題是(。。
A.國民生產凈值(NNP)減直接稅等于國民收入(NI)
B.國民生產凈值(NNP)加資本消耗(折舊)等于國民生產總值(GNP)
C.總投資等于凈投資加折舊
D.GNP=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對國外的要素支付
【答案】A
【解析】關于GNP、GDP、NNP、NI、PI、DPI之間的關系: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告訴我們一國的總收入及其用于產品和服務產出的總支出。GNP是國民生產總值,我們加上從其他國家得到的要素收入(工資、利潤和租金),并減去對世界其他國家的要素收入的支付:GNP=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對國外的要素支付。
GDP衡量在國內生產的總收入,GNP衡量國民(一國居民)所賺取的總收入。例如,如果一個日本居民在紐約有一座公寓樓房,他賺取的租金收入是美國GDP的一部分,因為這種收入是在美國賺取的。但是,由于這一租金收入是對國外的要素支付,它不是美國GNP的一部分。
NNP是國民生產凈值,它是指從GNP中減去資本折舊——在一年期間經濟中工廠、設備和住房存量磨損的數額得到的。即:NNP=GNP-折舊。
NI指國民收入,是從NNP中減去企業(yè)間接稅(如銷售稅等)得到的,即:NI=NNP-企業(yè)間接稅。
PI是個人收入,即家庭和非公司企業(yè)所得到的收入額。
PI=NI-公司利潤-社會保險稅-凈利息+股息+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個人利息收入
DPI是個人可支配收入,是在個人收入中減去個人對政府的稅收支付和某些非稅收支付(比如停車罰款)即:DPI=PI-個人稅收和非稅收支付。
10.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小于國民生產總值,說明該國公民從外國取得的收入(。┩鈬駨脑搰〉玫氖杖。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答案】B
【解析】GNP=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對國外的要素支付。
11.關于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GDP=GNP-本國居民在國外的收入+外國居民在本國的收入
B.GDP=GNP+本國居民在國外的收入-外國居民在本國的收入
C.GNP=GDP-本國居民在國外的收入+外國居民在本國的收入
D.GNP=C+I+G+(X-M)
【答案】A
12.在一個有家庭、企業(yè)、政府和國外的部門構成的四部門經濟中,GDP是(。┑目偤汀
A.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
B.消費、凈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
C.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和總出口
D.工資、地租、利息、利潤和折舊
【答案】A
【解析】GDP=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
13.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廠商投資增加將引起( )。
A.國民收入增加,但消費水平不變
B.國民收入增加,同時消費水平提高
C.國民收入增加,但消費水平下降
D.國民收入增加,但儲蓄水平下降
【答案】B
14.國內生產總值可以用“生產法”和“收入法”計算,還可以用( )計算。
A.成本法
B.支出法
C.工廠法
D.產品法
【答案】B
15.國內生產總值是指(。。
A.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
B.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扣除同期中間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
C.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扣除折舊
D.國民生產總值加上國外凈要素收入
【答案】B
16.工業(yè)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有(。。
A.生產法和收入法
B.生產法和支出法
C.收入法和支出法
D.工廠法和分配法
【答案】A
17.( )是美國每月第一個星期五發(fā)布的經濟數據,也是最重要的經濟數據之一。
A.工業(yè)生產指數數據
B.月度貿易數據
C.失業(yè)率和非農就業(yè)數據
D.新屋開工和營建許可數據
【答案】C
18.失業(yè)率是指(。。
A.失業(yè)人口與全部人口之比
B.失業(yè)人口與全部就業(yè)人口之比
C.失業(yè)人口與全部非勞動人口之比
D.失業(yè)人口占就業(yè)人口與失業(yè)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答案】D
【解析】失業(yè)率=失業(yè)人數/(在業(yè)人數+失業(yè)人數)。
19.自然失業(yè)率是指(。。
A.周期性失業(yè)
B.摩擦性失業(yè)
C. 結構性失業(yè)
D. 摩擦性失業(yè)和結構性失業(yè)造成的失業(yè)率
【答案】D
【解析】失業(yè)可分為:
1.摩擦性失業(yè):是指人們在尋找工作或轉換工作過程中的失業(yè)現象。增加職業(yè)訓練計劃與提高信息溝通(使失業(yè)者能確實掌握就業(yè)機會)可降低這方面的失業(yè)。
2.結構性失業(yè):指市場競爭的結果或者是生產技術改變而造成的失業(yè)。結構性失業(yè)通常較摩擦性失業(yè)持久,因為結構性失業(yè)常表示人員需要再訓練或是遷移才能找到工作。
3.季節(jié)性失業(yè):農業(yè),營建業(yè)與旅游業(yè)特別容易受季節(jié)性因素影響。
4.周期性失業(yè):由于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業(yè),一般出現在經濟周期的蕭條階段。
5.非自愿性失業(yè):如果生活用品的價格相對貨幣稍有上升,現行貨幣工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勞動總供給量和在此工資水平下的勞動總需求量都將大于現有就業(yè)量,那么勞動者就處于非自愿性失業(yè)狀態(tài)。
自然失業(yè)率是指充分就業(yè)下的失業(yè)率。為摩擦性失業(yè)率及結構性失業(yè)率加總之和。由于人口結構的變化、技術的進步、人們的消費偏好改變等等因素,社會上總會存在著摩擦性失業(yè)和結構性失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