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省將繼續(xù)從普通高校選調部分本科以上畢業(yè)生到基層工作。選調到基層黨政機關工作的人數(shù)為650名。選調到基層檢察院工作的人數(shù)為80名。 報名時間:2010年1月27日9:00至2月5日17:00 時間安排: 報名時間:2010年1月27日9:00至2月5日17:00 繳費日期:2010年1月27日9:00至2月8日17:00 打印準考證:2010年3月8日9:00至3月12日16:00 筆試時間:2010年3月14日 報名注意事項: 報名統(tǒng)一采取網絡報名的方式進行,報考人員進入“貴州人事考試信息網(www.gzpta.gov.cn)”報名。網上報名按以下程序進行: 1、提交報考申請。報考人員在2010年1月27日9:00至2月5日17:00期間登錄“貴州人事考試信息網”提交報考申請,并上傳本人近期免冠2寸正面證件照片(jpg格式、30KB以下)。報考人員只能選擇一個職位進行報名。根據(jù)所報職位要求,填寫《貴州省2010年基層選調生考試報名信息表》(見附表,以下簡稱《報名表》)。報名申請被接受后,系統(tǒng)會向報考者反饋一個報名序號。報名序號是報考者查詢報考結果、網上繳費確認、下載打印準考證等事項的重要依據(jù),請妥善保管。 報考人員須仔細閱讀《報名表》及誠信承諾書,如實提交本人有關信息和材料。《報名表》填寫信息不真實、不完整或填寫錯誤的,責任自負;委托他人報名,若報名信息出現(xiàn)上述情況,視同報考人員本人填寫,由報考人員本人承擔責任。凡弄虛作假的,一經查實,即取消考試或錄用資格。 報考人員可于2010年1月27日9:00至2月6日18:00期間登錄“貴州人事考試信息網”查詢報名是否成功。已報名成功的報考人員,不得再報考其他職位。 職位報名人數(shù)與招考計劃招錄人數(shù)達不到2:1比例的,則對該職位招考計劃予以減少或取消。職位招考計劃減少的,報考該職位的考生所報職位不再進行調整;職位招考計劃取消的,報考該職位的考生可調整報考其他職位。 報考人員報名時提交的有關證件與筆試、面試時使用的證件必須一致。 2、繳納報名考務費。提交報考申請成功后,報考人員于2010年1月27日9:00至2月8日17:00在“貴州人事考試信息網”進行網上報名確認及繳費。根據(jù)貴州省財政、物價部門核準的收費標準,按每人60元(兩科)繳納報名考務費。 按照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鼓勵高校畢業(yè)生到基層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意見》(黔黨發(fā)[2009]6號)中有關對應屆高校特困畢業(yè)生免收報名費的規(guī)定,符合條件的報考者可到所在學校學生資助機構申請,由所在學;驅W生資助機構出具相關特困生的書面證明,經確認符合條件者即可免收報名費。免收報名費的人員名單向社會進行公示。 特困考生在辦理減免報名費手續(xù)時,須出示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和網上報名成功后打印的《報名表》,于2010年2月3日17:00時前到位于貴陽市毓秀路18號的省人才市場13層(1303號房間)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考試指導中心考務二部辦理相關減免確認手續(xù);未按期參加報名確認并繳費者視為自動放棄考試。 3、網上打印準考證。報名確認并繳費成功后,報考人員于2010年3月8日9:00至3月12日16:00期間,登錄“貴州人事考試信息網”下載打印準考證。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國考深度申論講解常規(guī)班 | 李永新 | 16 | ¥440 | |||
國考深度行測聯(lián)報常規(guī)班 | 劉彥 | 32 | ¥700 | |||
國考專項數(shù)量關系常規(guī)班 | 趙迪 | 32 | ¥600 | |||
國考專項判斷推理常規(guī)班 | 李國斌 | 32 | ¥600 | |||
國考專項申論寫作提高班 | 張永生 | 24 | ¥480 | |||
國考專項申論聯(lián)報提高班 | 中公名師 | 72 | ¥1580 | |||
國考真題講解提高系列班 | 中公名師 | 5 | ¥1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fā)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