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國際商務師考試輔導之生產要素(1)
來源:來源于網絡 發(fā)布時間:2009-09-14 16:45:14
一、生產要素的概念
生產要素是指使具體的生產過程得以正常進行所必需的各種物質條件和非物質條件。
二、生產要素種類
生產要素通常包括資本、勞動力、技術、土地、經濟信息和經濟管理等六種。
資本包括資本貨物(機器設備、廠房建筑物和原材料等)和金融資產(股票、債券和借款等);
勞動力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
技術包括文字、表格、數據、配方等有形形態(tài),也包括實際生產經驗、個人的專門技能等無形形態(tài);
土地不僅包括其本身,還包括地下的礦藏和地上的自然資源;
經濟信息要素是指與產品生產、銷售和消費直接相關的消息、情報、數據和知識等;
經濟管理要素又稱為生產組織要素或企業(yè)家才能要素。
2002年試題
經濟管理要素又稱( B )
A、企業(yè)家學歷要素 B、企業(yè)家才能要素
C、企業(yè)家經歷要素
三、生產要素分析的歷史發(fā)展
(一)絕對成本說與比較成本說
在要素分析上,它們采用的都是單個要素,即勞動要素分析法;同時,它們都把決定商品生產優(yōu)劣勢的基本原因歸于各國勞動成本方面存在的差異。
(二)生產要素稟賦理論與里昂惕夫之謎
2006年試題
對生產要素稟賦理論提出質疑的是( D )
A、核心資產論 B、投資與貿易替代論
C、資本化率論 D、里昂惕夫之謎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生產要素分析的新發(fā)展
1.在深度方面的發(fā)展,表現在:生產要素的非同一性、生產要素稟賦的變動性、生產要素配置比例密集性特征的變換、技術進步與生產要素密集特征的轉移。
2.在廣度方面的擴展,表現在新要素觀點的提出,它認為,在考慮國際貿易商品比較優(yōu)勢時,除了以往的資本、勞動和自然資源要素以外,還有人力資本、研究與開發(fā)和規(guī)模經濟等可以作為新的生產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