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級建造師考試施工管理課程講義50
來源:中華考試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2-05-12
質量控制方法
掌握施工質量控制的基本內容和方法(本部分內容調整較大)
一、施工質量控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施工質量控制應貫徹全面全過程質量管理的思想,運用動態(tài)控制原理,進行質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事前質量控制
2.事中質量控制來自
指在施工質量形成過程中,對影響施工質量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的動態(tài)控制。事中控制首先是對質量活動的行為約束,其次是對質量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監(jiān)督控制。事中控制的關鍵是堅持質量標準?刂频闹攸c是工序質量、工作質量和質量控制點的控制。
3.事后質量控制(事后質量把關)
以使不合格的工序或最終產(chǎn)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進入市場。事后控制包括對質量活動結果的評價、認定和對質量偏差的糾正。控制的重點是發(fā)現(xiàn)施工質量方面的缺陷,并通過分析提出施工質量改進的措施,保持質量處于受控狀態(tài)。
二、施工質量控制的依據(jù)
1.共同性依據(jù)
指適用于施工階段、且與質量管理有關的通用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和必須遵守的基本條件。主要包括:工程建設合同;設計文件、設計交底及圖紙會審記錄、設計修改和技術變更等;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頒布的與質量管理有關的法律和法規(guī)性文件,如《建筑法》、《招標投標法》和《質量管理條例》等。
2.專門技術法規(guī)性依據(jù)
指針對不同的行業(yè)、不同質量控制對象制定的專門技術法規(guī)文件。包括規(guī)范、規(guī)程、標準、規(guī)定等,具體有:工程建設項目質量檢驗評定標準;有關建筑材料、半成品和構配件的質量方面的專門技術法規(guī)性文件;有關材料驗收、包裝和標志等方面的技術標準和規(guī)定;施工工藝質量等方面的技術法規(guī)性文件;有關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等質量規(guī)定和鑒定意見。
三、施工質量控制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1.質量文件審核
審核有關技術文件、報告或報表是項目經(jīng)理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管理的重要手段。這些文件包括的內容見P144
2.現(xiàn)場質量檢查
主要包括檢查的內容和檢查的方法。
(1)現(xiàn)場質量檢查的內容包括:
★開工前的檢查;
★工序交接檢查;
★隱蔽工程的檢查;
★停工后復工的檢查;
★分項、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檢查;
★成品保護的檢查。
(2)現(xiàn)場質量檢查的方法主要有目測法、實測法和試驗法等。
★目測法:即憑借感官進行檢查,也稱觀感質量檢驗。
其手段可概括為“看、摸、敲、照”四個字。
★實測法:就是通過實測數(shù)據(jù)與施工規(guī)范、質量標準的要求及允許偏差值進行對照,以此判斷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其手段可概括為“靠、量、吊、套”四個字。
★試驗法:是指通過必要的試驗手段才能對質量進行判斷的檢查方法。主要包括:理化試驗和無損檢測。 理化試驗:工程中常用的理化試驗包括物理力學性能方面的檢驗和化學成分及含量的測定等兩個方面。無損檢測:利用專門的儀器儀表表面探測結構物、材料、設備的內部組織結構或損傷情況。常用的無損檢測方法有超聲波探傷、X射線探傷、γ射線探傷等。
相關內容:
2012年二級建造師考試《法規(guī)及相關知識》備考習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