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留心觀察與潛心研究---- 一個科學發(fā)現(xiàn)的啟示
也許大家都聽說過"守株待兔"這則寓言吧?擔我今天要說的不是那個可笑的農(nóng)民,而是從這則寓言引起的一個科學上的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聽到這則寓言時都會一笑了之。而一位細心的生物學家卻沒有放過它。他想:"為什么兔子會自己撞到樹上去呢?"后來他不斷研究,終于得出了結論:兔子的眼睛長在兩側(cè),兩眼所成的像并不能完全重合,因而在它的正前方有一小片"盲區(qū)",當它被敵害追蹤時,完全有可能"慌不擇路",撞樹而死。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對周圍的事物留心觀察,潛心研究,就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反過來,誰如果粗心大意,他就會-事無成。古今中外不少事例都證明了這一點。
英國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在試驗抵抗葡萄球菌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皿中長滿了青色的霉。但他并沒有將這些"不受歡迎的客人"倒掉,而是對它們進行了數(shù)千次的試驗,最后終于因為提取出了青霉素而獲得諾貝爾獎。其實在我國古代,許多裁縫都知道手破了以后,往傷口上涂一些霉菌就可以防止感染。但他們只停留在了這種"經(jīng)驗"的地步,并沒有問問"為什么"。弗萊明的發(fā)現(xiàn)看似偶然,其實這是偶然中的必然。殊不知他在地下室已經(jīng)做了近十年的試驗!愛因斯坦說過:"上帝常同人們開玩笑,但他決無惡意。"只要仔細留心周圍的事物,不斷研究,終有幸運女神會降臨到你頭上。
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的物理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尋找干擾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的噪聲源時,發(fā)現(xiàn)總有一種消除不掉的噪聲輻射。后來他們不斷改進實驗裝置,最終證明了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為宇宙膨脹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并因此獲得了1978年度的諾貝爾獎。在他之前的拉弗遜也聽到了同樣的噪聲,可他認為這是由于天線上烏糞的干擾而與唾手可得的獎金失之交臂。當人們問他是否后悔時,他說:"我不后悔。我在距離真理很近的地方停了下來,但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由于他們的努力而獲得了成功,我以后將記住這個教訓。"真理有時就在離我們很近的地方。但它只獎給那些不懈探索、潛心觀察的人,而對那些不住意觀察的人來說,真理可以說是千山萬水之隔。愛迪生說:"在發(fā)明的路途上,1毫6米與1英里同樣遙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國古代名醫(yī)孫思邈在行醫(yī)時發(fā)現(xiàn)了1種奇特的現(xiàn)象,某一地區(qū)的窮人得雀盲眼的特別多,而富人卻與它無緣,富人經(jīng)常得腳氣病,但窮人卻沒有。后來他不斷留心觀察,發(fā)現(xiàn)窮人只能吃得上粗米、糠皮,而富人只顧吃精米細糧、大魚大肉。于是他讓兩種人交換一下食物,過了一段時間,兩種人的病都好了。原來粗糧富含維生素B2,而魚、肉中富含維生素E。
這種看似偶然所得的事例還有很多:畫家莫爾斯在聽演講時大受啟發(fā),發(fā)明了莫爾斯電碼;化學家道爾頓給媽媽買了一雙襪子,結果發(fā)現(xiàn)了色盲癥;物理學家波義爾在養(yǎng)紫羅蘭時發(fā)明了石蕊試劑;醫(yī)生鄧祿普澆花時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自行車輪胎;化學家凱庫列做夢時發(fā)現(xiàn)了苯的分子結構;一個無名的花匠發(fā)明了鋼筋混凝土……。
這些人,他們都在某一時刻突然受到了啟發(fā),或是發(fā)現(xiàn)了某種意想不到的事情。事實上,他們?yōu)榱诉@的成功也許已經(jīng)潛心留意周圍事物多少年了。這正是他們本身素質(zhì)的體現(xiàn)。要知道機會只留給那些為了尋找它而不斷探索的人。只要我們專心致志于周圍有趣的事物,成功就會降臨。
讓我們不要像那位農(nóng)民一樣守株待兔、坐等成功的到來,而是用我們敏銳的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去尋找、發(fā)現(xiàn)成功吧!
12.微笑地面對挫折
艾青在其《礁石》一詩中寫到: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打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讀了這首詩,會自然令人想到浩翰的大海,它永遠不停地翻著巨浪。海上的任何一只航船,都會或多或少地經(jīng)受風暴與巨浪的洗禮。這不正像一個人一生的路上,無論如何都不會一帆風順,而總是伴隨著大大小小的挫折嗎?朋友,當挫折來臨時,你會如何面對它呢?告訴你,面對挫折一定不要愁眉不展,而應勇敢無畏地含著笑容去面對!
應該認識到,古往今來,偉大成就的殿堂前無不以挫折為臺階。電燈的誕生,是愛迪生用幾千次實驗的失敗換取的;《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雙耳失聰后的產(chǎn)物;我們最熟悉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更是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才獲得最后的成功?梢哉f,沒有挫折這塊堅實的基石,就不會有今天人類的科技、文藝乃至社會歷史進程的這一座座豐碑。我們要想樹立起自己的成功之碑,也必須用挫折為它奠基。那么,怎樣才能奠好這一塊基石呢?這就需要我們正確地面對挫折。
挫折只不過是強者成功路上的一塊墊腳石。這是因為,他們在面對挫折時,并不畏縮,而是微笑地迎接這一切。這微笑并不是漫不經(jīng)心的,相反地,它恰恰反映了一個人有足夠的勇氣接受挫折的挑戰(zhàn)。這樣,他們才能清醒地審視挫折,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與不足,然后想方設法在今后去修 正與彌補。同時,在努力戰(zhàn)勝挫折的過程中,他們鍛煉出更頑強的意志,鑄就了更堅利的精神之劍,更有助于在今后的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最終摘取成功的桂冠。這就是古人所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之意。
而對于弱者,挫折成了他們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們在這條溝旁邊徘徊、唉聲嘆氣。卻沒有想到這條溝正是他們自己給自己挖的。他們沒有勇氣面對挫折,因而也無法去繼續(xù)闖蕩,自己放棄了很多本能得到的東西。曾經(jīng)有一位日本青年,到一家大公司去應聘,得到的消息是沒有被錄取。他在絕望中準備自殺,自殺未遂后才得知"沒被錄取"是由于計算機故障帶來的誤報。正當他接到聘書喜形于色之時,一紙解聘書又飛到他手中,說他不能很好地面對挫折,必不能勝任今后的工作。想想看,這位青年的成功機會就在他識字己手中,他卻因為承受不了挫折,而讓這機會從他指縫間溜走了。沒有勇氣接受挫折的挑戰(zhàn)本已積累起的成功的籌碼都會失去它的份量,而新的籌碼你又不能拿到,那么怎么能達到成功的頂峰呢?
有時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遭受的挫折很大,但是和在雙腿殘廢、雙目失明后仍堅持以寫作進行斗爭的保爾・柯察金比一比,和身患絕癥卻依然樂觀面對生活的抗癌明星們比一比,和在腥風血雨的革命年代義無反顧地赴湯蹈火的先烈們比一比,我們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們難道不應該像他們一樣微笑地面對挫折,勇敢地向困境挑戰(zhàn)么?
所以,我們在面對挫折時,應該是勇敢地、微笑地迎接它。如果你鼓起勇氣,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戰(zhàn)勝挫折,那么你就會發(fā)現(xiàn),挫折的陰云被驅(qū)散后,頭上是一片多么美的天空。反之,如果你面對挫折只會嘆息,失掉了前行的勇氣,那么你必將被困頓于此,被天空中逐漸濃密的黑云所吞沒。
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含笑地面對人生道路上每一個挫折吧!
13.模仿也是一種進步
由"東施效孽"和"邯鄲學步"想到的
一說起模仿,有人就會援引"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的例子,把模仿貶得一無是處。
但這些人恰好忘記了"胡服騎射"的故事。從某種意義上說,模仿也是一種進步。
創(chuàng)造的輝煌常使人贊嘆不已,而模仿和借鑒卻為一些人所不齒,他們說:"為什么要模份別人,借鑒別人呢?要干就要拿出自己的一套來!"這話聽起來很豪壯,殊不知,如果沒有東施效顰的勇氣,沒有邯鄲學步的追求,連摹仿也沒有,更談不上借鑒,而離開了模仿和借鑒,又何來創(chuàng)造呢?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從蘇聯(lián)引進技術設備,沒過多久,仿制出的噴氣式戰(zhàn)鷹就巡航在祖國藍天。新中國的航空工業(yè)從無到有,短短幾年就走完了其它航空大國幾十年的發(fā)展路程,與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已相差無幾。改革開放以后的大量事例也證明了這一點,在高起點上引進關鍵技術設備,是發(fā)展我國工業(yè)和經(jīng)濟的快而省的捷徑,為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奠定了基礎。當然,只知道一味地模仿是不行的。齊白石老先生那句名言是很發(fā)人深省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沒有自己的東西,你將永遠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始終無法趕上別人,更不用說超越了。
借鑒可以說是從模仿通向創(chuàng)造的橋梁。把別人的東西拿來,結合自己的實情做一番比較,以便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或從中吸取教訓。這就比單純模仿要高明-步了。有人說香港人比內(nèi)地人聰明,我看不然,只是他們更善于借鑒罷了。國際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種新產(chǎn)品,內(nèi)地一些廠商馬上依樣 畫葫蘆,盡管產(chǎn)品幾可亂真,但終有假冒偽劣之嫌,簦不得大雅之堂,更不用說與人競爭了。香港人則不然,先來一番解剖,再看看可改進之處,使之更加完喜。當改進后的產(chǎn)品問世的時候,已不是先前的翻板,而是一副可以搶占市場的全新面孔了。翻翻日本人的發(fā)家史就可以知道,日本人就是從模仿開始,不斷吸收借鑒,才最終走上創(chuàng)造之路的。
一個民族,如果只滿足于模仿、借簽而不思創(chuàng)造,將永遠落在時代的后面。我們今天的模仿和借鑒,正是為了明天的創(chuàng)造。首鋼人在改革開放以后,不惜下大本錢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并不斷加以改進、創(chuàng)新,終于有了自己的一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工藝。今天,連美國人也來購買首鋼人的技術專利了,如果人們都能像首鋼人那樣處理好模仿、措鑒和創(chuàng)造的關系,并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借鑒、創(chuàng)新上來,那明天的中國該是多么令人神往啊!
創(chuàng)造是沒有的。每一個創(chuàng)造,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他人模仿、借鑒的對象,成為新的創(chuàng)造的起點。人類的文明像一座宏偉的永不合竣工的大廈,每一次創(chuàng)造,都使這座大廈加高了一層。
我們的祖先,曾為建筑這座大廈添磚加瓦,留下了輝煌的業(yè)績,今天和明天的中國人又該如何呢?
1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兩粒種子躺在泥土里,春天到了,一粒種子破土而出。而另一粒種子說到:"我沒那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許會碰到巖石;我若向上長,也許會傷到我的莖。"于是它甘心呆在泥土里。幾天后,它被一只毋雞吃掉了。
同樣的種子,同一片沃土,不同的遭遇,我們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那就是常說的: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顆種子敢于面對挑戰(zhàn)與困境,破土而出,為自己開創(chuàng)了一個美好的未來。而另一顆種子,卻害怕挫折與磨難,甘心呆在自已的"安樂窩"里,結果埋葬了自己。從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fā),可以看出,因難與挑戰(zhàn)雖往往給人以挫折,卻也可以催人奮進,給人以力量;而安逸與保守雖可以暫時保身,但最終卻使人墮落而遭淘汰。有一句話說得好: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鍛煉人;蜜,可以養(yǎng)人,也可以害人?梢姡喝松趹n患,而死于安樂也。
早在兩千多年,孟子就寫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古,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人更提出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一忘身"的說法。而李自成由得天下到失天下的過程為上面的說法提供了有力的納佐證。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深知這段歷史,都懂得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道理。
可生活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里的中國人,是否真正地意識到了生存的危機與挑戰(zhàn)?看看身邊一些含著棒棒糖的"小皇帝"們,靠他們怎樣建設祖國的明天,怎樣使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啊?而當代很多家長卻口口聲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于",為他們營造了不必櫛風沐雨的溫室,就真的是保護了他們嗎?
我們這代青年人也是否應該考慮,我們又該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呢?有人說:痛苦是嚴格的老師,留給我們那么多思索;挫折是碩大的磨刀石,使我們的青春變得鋒利。人活在逆境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已的怯懦。
那些溺愛孩于的家長們,別把孩子養(yǎng)成溫室的花朵;那些貪圖安逸的年青人們,別甘心置身于安樂的角落。從古至今,置之死地而后生,貪圖安逸被滅亡就是鐵一樣的道理。
讓我們?nèi)プ鲫J過暴風雨的花朵吧!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見到美麗的彩虹。畏懼困難而貪圖安逸,最終的下場就與那個躲在泥土里的種子的下場一樣。
15.大膽創(chuàng)新,敢辟新路
切蘋果歷來都是豎著切,人們從來都如此,誰也不曾想過橫著切,而且還會認為橫著切是錯的?墒且粋6歲的孩子卻橫著把蘋果切開了,因為他腦子里沒有"橫著切是錯的"這樣的框框。于是人們就看到了蘋果的橫斷面上的那個由果核組成的五角星。
可見,如果不改個切法,人們永遠也發(fā)現(xiàn)不了這個五角星的,所以,這個小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要被固有的思維定式所束縛,另辟蹊徑,別有洞天。
故事中的這位孩子的父親,對孩子的切法大喊"切錯了",這不正是當今一些被固有的思維定式所束縛的代表嗎?他們不知道另辟蹊徑,別有洞天,因此,不能創(chuàng)新有所進步。所以,改革者就一定要拋棄舊觀念,舊做法,大膽創(chuàng)新,另辟新路。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敢于從新的角度入手,只有這樣,才能出現(xiàn)新的結果,才能有所進步。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一些做事方法經(jīng)過人們多年的重復,在人們頭腦中固定下來,大家墨守成規(guī),不再想著另選一種方法,因而事情永遠是老樣子。其實這些舊有的方法,也許并不是的,只不過大家都這么做而已。在這種時候,想要發(fā)展進步,這種舊有的觀念就成了絆腳石,它會阻礙我們的前進。
舉個圓珠筆的例子說吧。圓珠筆剛發(fā)明的時候,芯里面裝的油較多,往往油還沒用完,小圓珠就被磨壞了,弄得使用者滿手都是油,很狼狽。于是很多人開始想辦法延長圓珠的使用壽命,用過不少特殊材料來制造圓珠,但是珠子仍然在筆芯中的油沒用完時就壞掉了。因而很多人認為圓珠筆將被淘汰。就在這時候,有人拋棄了改進圓珠的作法,改換思路,把筆芯變小,讓它少裝些油,使油在珠子沒壞之前就用完了。于是,問題解決了,圓珠筆大行于世。由此可見,在某些時候,舊的思維定式不能解決問題,就一定要改換想法,另辟路徑。
改革開放的現(xiàn)實也能說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總抱著市場經(jīng)濟不是社會主義這樣的陳腐觀念,堅持搞計劃經(jīng)濟,行嗎?總認為集體企業(yè)不能兼并國有企業(yè),行嗎?正因為我們敢于沖破舊的思維定式,大膽改革才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才使我國的經(jīng)濟從死胡同里走了出來。
俗話說"別一條道跑到黑",應該給我們些啟發(fā)。它雖說通俗,卻一樣在告訴我們:另辟路徑,別有洞天。
讓我們向孩子學習,敢于沖破條條框框,做個會另辟路徑的革新者!
16.他沒盡到責任
商朝的大臣箕子能從紂王想用象牙筷子這么小的一件事上看出其發(fā)展后所帶來的嚴重后果,真是聰明得很。
對于箕子的聰明是否值得稱頌呢?不,他根本不應受到贊美,他并沒有完成自己的責任。
像箕子作為君主時代的大臣就應竭盡全力去輔佐自己的主子。然而他并沒有意識到身上的責任。既然有那個擔心,為何不諫?既然有那種遠見,為何不說?紂王是個昏君,眾所周知,但又有誰一生下來就想殺人。想用象牙筷子時的紂王想必并不是無藥可救的,但他的大臣們卻無人阻擋,無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于一發(fā)不可收拾?梢,商朝的滅亡與箕子的知"法"犯"法"和隔岸觀火有關,他有著不可推卻的責任。孔子對他的弟子說:"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而箕子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并沒有做到防微杜漸,能算個稱職的大臣嗎?也許箕子也曾好言勸過紂王,紂王卻不聽。如果是這樣,箕子就更應該受到歷史的譴責。既然自己力量不夠,為何不號召群臣;既然一兩遍無用,為何不反復進諫;既然好言不行,為何不以死相諫,這樣即使不能勸住紂王,也起碼給群臣作個榜樣,不至于后來愈演愈烈,終至亡國。
能否完成責任反映了一個人對理想的追求程度。只要矢志不渝,縱然沒有完成自己的責任,他的一生也是值得肯定的。像岳飛、文天祥等許許多多名垂青史的英雄,他們并沒有完成時代賦予他們的責任,但在我們心中,他們?nèi)允遣恍嗟挠⑿。相反,對那些只作出也許是科學的預言的而并無實際做法的人,我們給予的也只是鄙夷和不屑。
誰都知道,"責任"指的一個人所應做的事。一個醫(yī)生如果不去救死扶傷,一個教師如果不好好去教書育人,一個軍人如果好好不去保家衛(wèi)國,一個學生如果不好好去好好學習,為建設美好的明天積蓄力量……僅只明白自己的責任是什么,能說他盡到責任了嗎?現(xiàn)實生活中這類現(xiàn)象恐怕不是個別的。
我們否定箕子的作法,但他畢竟有著自己階級的局限性--保全自己;他雖有預言,但不敢犯上的思想束縛了他,使他并沒有完成自己的責任。但,今天,在我們的社會中,是不是就沒有這樣的干部了呢?回答是有,而且不少。他們或明哲保身,或尸位素餐,或壓制后進,或同氣相連。有他們,我們的社會很難快速發(fā)展。
我們應該以山呼海嘯之勢震醒他們,讓他們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發(fā)揮自己的光和熱,率領億萬群眾在社會主義大道上快速前進,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
祖國富強,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17.尊重給人自尊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紐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于憐憫,他塞給拿人一元錢,不一會,他返回來,從賣筆那兒取出幾支鉛筆,并抱歉地解釋自己忘取筆了,末了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幾個月后,再次相遇,那賣筆人已成為推銷商,并感謝紐約商,"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尊重別人,是崇高道德的一種表現(xiàn)。
故事很感人,那位紐約商人是的確令人敬佩的,因為他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別人,不僅可使自己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更可使他人擁有自尊與自信。鉛筆推銷員事業(yè)的成功的起點,僅僅是紐約商人簡短的幾句話,但正是這買筆的尊重讓推銷員從乞丐的自卑中解脫出來,自信地踏上嶄新的經(jīng)商之路?梢,尊重他人是重要的,它可以讓失望的人們看到光明,自卑的人們找到自信,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道路。英國女作家舒拉布魯姆的成功得益于作文教師對她的尊重。她曾回憶老師給她的鼓舞:"永遠不要后悔你所做過的任何事,它們?nèi)墙?jīng)驗。甚至讓你出過丑,那也是寶貴的經(jīng)驗,你因發(fā)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而更加富有。"
尊重他人猶如明燈,為陷入自卑的黑暗中的人們照亮前行的路,猶如蠟燭,點燃失意人的希望之火。相反,不尊重別人,輕則傷害他人的自尊,重則埋沒有用之材。油畫家凡高不就是生前作品得不到尊重與肯定,郁郁寡歡而死的嗎?
人與人之間如此,國與國之間也應互相尊重。國家無論大小、強弱,都擁有自己的主權與尊嚴,強國與弱國應友好相處,平等相待。各國在維護本國國格的同時,也應尊重別國。
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商品經(jīng)濟的浪潮中,不少人拜倒于,忘記了自尊。為了錢,為了蠅頭小利,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與肉體,這種人理所當然難以得到他人尊重。同時,一些人因為有幾個錢,便目中無人,自認為"有錢便是爺",他們同不自尊的人一樣,無法體會到受人尊重的快樂。因為他們不明白: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總之,對自己,對他人,人與人,國與國,都應學會尊重,正如普希金的一句話:"尊重別人吧,你會使別人的快樂加倍,也能使別人的痛苦減半。"
我們一齊來努力,讓世界充滿尊重!
18.知識的力量
50年代,美國海軍次長金波爾阻撓錢學森回國,他在給美國移民局的電報中聲稱:"我寧可把這家伙槍斃,也不讓他離開美國。那些對我們來說極為寶貴的情況,他知道得太多了。無論在哪里,他都抵得上5個師。"
在這里,金波爾井非小題大作,而是精明到家了。他深知知識--這人類智慧結晶的超人力量。
前人的詩中有"驚天動地滄溟水"一句,倘若用以形容知識的力量,真是再恰當不過了。裝備精良的5個美軍師,舉袂成云,不是妄喻吧?這5個師一旦進入某個地帶,戰(zhàn)爭隨之爆發(fā),世界為之震驚,不是謬說吧?有人又以為金波爾小題大作,錢學森一介儒生,如何能同裝備精良的5個師相比?其實他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地方,那就是錢學森的頭腦--充滿過人知識的頭腦。一旦這些知識轉(zhuǎn)化為物質(zhì)力量時,它的威力就并不亞于5個師了,豈僅"袂成云""震驚世界"可擬呢?
兵法云:敵失,我不得,已我得之利。所以他才有狠狠的"槍斃"之語。待得錢學森回國之后,這位空氣動力學家的知識便成為了中國導彈學科的基石,中國的導彈開始了揚威世界的時代!金波爾之言并非杞人憂天!
縱觀歷史,從遠古到今天,人類的生活經(jīng)過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滄海桑田,實不過喻。而每一次變化,無不有知識的巨大力量的推動。有人評價次工業(yè)革命時說:"(工業(yè)革命)把過去和將來劃分為兩個不同的世界。"可見其作用之大。這次革命,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動力的革命,而這動力的變革,竟僅是以瓦特的一臺蒸汽機--瓦特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jīng)驗制造的改良蒸汽機為代表。一臺蒸汽機,導致了一個人類歷史的驚天動地的變化,一個新的時代--蒸汽時代。在這個時代,英國的生鐵產(chǎn)量僅過60年就從1740年的10000余噸,猛增到25萬噸。世界的生產(chǎn)力得到了驚人的發(fā)展。而這,不夸張地說,就是由一位英國工人頭腦中的知識的釋放產(chǎn)生的。
延及近代,電器革命、計算機革命,無不體現(xiàn)知識的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強度,就像滾雪球一般,以乘方的速度猛增。知識越來越左右人們的生活和發(fā)展?梢韵胍姡F(xiàn)在的"錢學森"們所掌握的知識能,遠遠超出5個師的力量的十倍、百倍而不止。
知識賦予人們的力量是無窮的,人們又該如何應用這力量呢? 知識的發(fā)展是雙向性的,因而其巨大作用也是雙向性的。40年代起,人們就掌握了打開核秘密的金鑰匙,這時的核知識就如同一張白紙,看人們?nèi)旧鲜裁搭伾。有人染上?quot;死"的黑色,德、美利用核知識研制殺人的武器原子彈;有人染上了"生"的紅色,開始研究核能的生活應用。 在原子彈把廣島、長崎夷為平地之后,美國的報告云:"小男孩"(即其中一枚原子彈的名稱)的蘑菇云在島嶼上空出現(xiàn)后,人們才真正懂得什么叫做"驚天動地"了。接著核武器的產(chǎn)量突飛猛進,在80 年代,竟達到全世界平均每人可攤上3噸核彈的數(shù)量。世界風云變幻,岌岌可危。而另一方面,人們利用核知識發(fā)展核能的應用,又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它解決了能源缺乏的問題之一,使世界的經(jīng)濟進入新時代,有人稱為"核動力時代"。
當年的金波爾僅從錢學森歸國一事就知道他的知識將給中國帶來什么樣的變化,那是因為知識之偉大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而這"驚天動地滄溟水"般的知識的力量,正是人類的真正力量。我們應用它是造福于人類,還是為禍于人類?人是在造就自己,還是在毀滅自己?這難道真像莎士比亞所 說的--"這還是個問題"嗎?
19.要看到滿天的繁星
曾經(jīng)讀過這樣一篇小故事:一個女兒向她的父親寫信,說自己的生活如何如何單調(diào),如何如何乏味,還不如坐在監(jiān)獄里。而父親給她的回信只有短短的兩行:兩個人從監(jiān)獄的鐵窗往外看,一個人看到的是滿地的爛泥,另一個人看到的卻是滿天閃爍的繁星。
信中父親要告訴他女兒的正是:在身處逆境之時,應當正視困難,勇于面對險阻,以樂觀的態(tài)度逾越一切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回信看似簡單,但卻揭示了兩種人在身處逆境之時,所表現(xiàn)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前者面對困境,對生去了信心,悲觀失望,甚至絕望,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后者雖身陷牢籠,卻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觀察到的不僅是生活中的陰暗面,更多的是生活中的閃光點。對于悲觀者,他只能怨天尤人,自嘆命運不濟;而對于樂觀者,他則會以飽滿的熱情去迎接重獲自由的那。
這使我不由得想到了一生坎坷的偉大音樂家貝多芬。他在世之時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而又有誰會想到,這其中不少不朽之作都是在他雙耳失聰之后問世的呢? 肉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不斷摧殘著貝多芬,欲將他推入絕望的深淵。他并沒有向命運屈服,他的身體垮了,但他的精神沒有倒下。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雖然失去了聆聽音符的雙耳,但卻還幸運地擁有著審視曲譜的雙眼,觸摸琴鍵的雙手,鳴唱音調(diào)的嘴,創(chuàng)作音樂的頭腦。生活對于他來說雖然失去了美妙的旋律,但對音樂的向往,對生活的憧憬,對生命的熱愛,使他在逆境面前勇敢地迎頭而上!他成功了!是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使他超越了一切!
正如美國威爾遜所說的:"樂觀者與悲觀者之間,其差別是很有趣的:樂觀者看到的是油炸餅圈,悲觀者看到的是一個窟窿。"
這不禁使人聯(lián)想起高考后那些因落榜而絕望自殺的莘莘學子。他們的可悲之處在于,面對高考落榜這樣的重大挫折,他們不能夠正確對待。他們把高考,上大學看作是人生出路,但卻忽視了人生的根本目的,即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為人類造福。這并不在乎是以何種形式。而寒窗苦讀了十余年,當社會真正需要他們大顯身手,施展才能的時候,他們卻走了,甚至還未來得及享受那些從未體會過的人生樂趣。多么燦爛的日出在等待著他們呀!但他們只看到了黎明前的黑暗!
當然,同時我們要注意到的是:樂觀的實質(zhì)是正視現(xiàn)實,采取對策,走出捆境;樂觀使在挫折失敗面前的精神不倒!而并不是盲目樂觀,安于現(xiàn)狀--并不是讓人們把所有的窟窿都看成是面包圈!
朋友,當你身處逆境之時,請忘記那些愁苦、自卑與畏縮吧!請展示你的微笑、自信與勇氣吧!即使你像海倫凱勒那樣--又聾,又瞎,又啞,你依舊能感覺到清風的吹拂,細水的流動,親人的愛撫,友人的攙扶。生命依舊是美好的!太陽每天都在向你招手,來吧!當你身處逆境之時,你依舊擁有希望,擁有力量!向那些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揮手告別吧!它們是生活對你的考驗,同時又是生活給予你的饋贈。因為只有在憑看樂觀的精神跨越了所有這一切時,你體味刮的快樂才是最真且的,最刻骨銘心的!
20.擦出生命的火花
有這樣一則寓言:虹看到弧形的橋,向它說,它的生命比自己長久。而橋卻說:"你那么美麗,你在人們的記憶中必然是永恒的。"
橋的話提示了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在于時間的長短,而在于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
七彩的虹存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她的光彩卻引來天下人的矚望和驚奇,給人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令人永遠想到虹的光輝。古人說的"氣貫長虹",今人形容的"誰持彩練當空舞",都是對虹的真情贊美?梢,生命縱使短暫,假若能用這短暫的生命擦出火花,那這生命就是永存的。
生命不僅僅屬于每個人自己,還屬于他所處的社會。所以,人應該在有限的歲月中創(chuàng)造多一些的價值。夏完淳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英雄少年,最后慷慨就義,其生命雖短,精神卻永遠激勵后人。英國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30多歲就離開了我們,可是那部世界的《簡.愛》卻永遠流傳在人們心中,放著光彩。
肉體是短暫的,精神是永存的。生命之美在于創(chuàng)造、奉獻。以你的生命去投入吧,磨擦出生命的火花。像英勇犧牲的董存端,一心為人民服務的張秉貴,像嘔心瀝血的孔繁森,這些人正是在不同的時代里,利用有限的生命,全心奉獻社會,擦出了生命中最美的火花。
像中國的屈原、司馬遷、李白,像外國的歌德、但丁、普希金,全都創(chuàng)造了生命不能承受之美,他們的精神力量是強大的,超越了生命形式,給后人帶來了最美的記憶。
"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生命之美,在于你的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的程度。努力投入吧,努力奮斗吧,去創(chuàng)造出生命中最亮的火花。人的一生不可能成為一顆恒星,那就讓我們在"歲月銀河"中做一顆燦爛的流星;人不可能美好永駐,那就讓我們做一支紅燭,用光芒照亮別人。
愿人們都能擦出生命中最美的火花!
21.修身的重要性
1987年1月,75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獲獎者在什么地方學到的東西最主要,學者說在幼兒園,因為他在幼兒園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已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
這個科學家的回答使我想到了中國古代的一個名言: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梢娦奚韺κ孪热松膬r值是十分重要的。
這個科學家的回答代表了到會科學家普遍看法。在幼兒園里這位學者學到的是美好的品德,良好生活習慣,這正是在修身,也是現(xiàn)代人所說修身的含義。這個科學家之所以能在科學上取得成就,正是由于他在幼兒園培養(yǎng)起了美好的品德,養(yǎng)成了良好生活習慣。愛因斯坦在居里夫人逝世后發(fā)表的演講說:"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jīng)做出的貢獻。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zhì)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后者,它們?nèi)Q于品格的程度,也遠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他明確地指出了人品道德在成就事業(yè)中的價值。
自古修其身的人就受人尊重、敬愛,因為修身可以使人有美好的品德、廣博的學識、不俗的談吐、高推的氣質(zhì)。如果不是重修身,孔子怎么能被尊為圣人,被崇敬至今?如果不是重修身,戰(zhàn)國四公子怎么能有食客三千,怎么能有不惜犧牲性命為他們出力的人?如果不是重修身,唐宋的文豪們怎么能寫出名篇佳句,又怎么能流傳數(shù)百年仍然膾炙人口?
修身是成就事業(yè)的基礎。因為修身可以使人有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認真的工作作風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成功者所必備的。試想一個沒有勇氣的人怎能面對奮斗中的重重困難?一個沒有毅力的人怎能踏踏實實地從小事做起?一個沒有良好生活習慣的人怎能有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一個沒有高尚情操的人怎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建功立業(yè)?不修身是不能成功的。
古今因不修身而亡國喪身昏君貪官的例子還少嗎? 古代商紂王、周幽王生活奢靡,貪戀美色而亡國喪身;高俅、秦檜貪贓枉法,誣害忠良而遭世人唾棄;當代的成克杰們都遭到了法律的嚴懲,他們都是不修身的呀!
有人說作學生只要學習好就是什么都好,這個說法不但是錯誤的,甚至是可笑的,除了學習什么都不會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只能被社會淘汰,品德不好學習好的人不可能成為社會棟梁而只能是社會的渣滓。所以人人都應當注重修身,青年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尤其應當注重修身!
既然是修身才能齊家、平天下,我們?yōu)槭裁床粡男奚碜銎鹉?
22.吸收.消化.創(chuàng)新
"蠶食桑,所吐絲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釀蜜也,非花也。"
這句話既說明了一個淺顯的事實,也揭示了一個刻的哲理,那就是:學習任何事物都不能只是單純地接受,應通過消化、吸收,汲取精華,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東西。
這個道理貢穿在我們整個學習過程中。作為學生,學習的目的絕不只是為了解決某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要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深入思考;通過吸收、整理、消化、總結,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和本領,并應用于實踐當中。這樣,我們的知識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反之,若只一味地教一學一,做老師的"記錄員",無異于"食桑吐桑,采花吐花",哪里還能有什么提高和進步可言呢?
人的學習如此,國家對技術的引進亦然。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時期,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確能促進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但與此同時,絕不能忽視消化吸收的問題。生產(chǎn)的發(fā)展,技術水平的提高不是靠單純機械地學習就能達到的。只有立足于我國的特點和優(yōu)勢,在引進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加工提煉,改進我們的生產(chǎn)工藝,提高技術水平,創(chuàng)造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生產(chǎn)方法,從而開發(fā)研制出我們的國優(yōu)產(chǎn)品,才能真正做到洋為中用--即以"洋技術"促進"土生產(chǎn)",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生產(chǎn)力水平。因此,引進技術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還是一個消化吸收從而有所提高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正如蠶食桑吐絲,蜂采花釀蜜一樣。
縱觀歷史,小到個人的成長進步,大到國家的發(fā)展繁榮,乃至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進程,無時無處不體現(xiàn)著這一哲理的正確性。正如高爾基所說:"如果學習只在于模仿,那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試想,當年牛頓若停留在對前人成就的膚淺認識上而不進行深入思考和總結創(chuàng)新,怎會有三大運動定律的產(chǎn)生和物理學的進一步發(fā)展?若人們只滿足于萊特兄弟發(fā)明的簡易飛機又怎么會有今日飛向太空的偉績?而我們的祖國若只是照搬照抄西方的一切制度措施,卻不加以發(fā)展、完善和創(chuàng)新,又怎會取得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可見,無論是科技的發(fā)展,還是社會制度的完善,都不能脫離開"吸收--消化--創(chuàng)新"這一指導思想。離開了它,科技不能發(fā)展,社會無法進步,歷史的車輪也就將停滯不前;離開了它,人類社會的前景該是多么的暗淡和可悲。
當今,我們正處在振興中華的關鍵時刻,要想使我們的科技迅速發(fā)展,經(jīng)濟高速前進,在引進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jīng)驗時,尤其需要遵循"吸收--消化--創(chuàng)新"這一指導思想。
這樣看來,只有在這一哲理的指導下,我們才能不斷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絲"和"蜜",進而推動歷史的進步和發(fā)展。所以,我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都應恪守吸收、消化和創(chuàng)新這一準則。
蠶和蜂給我們做出了"吸收--消化--創(chuàng)新"的榜樣,我們要在學習中通過消化、吸收,汲取精華,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東西。
23.以下文為為開頭,續(xù)寫成篇。
"笨"的啟示
一代詞宗夏承燾先生常說:"我是個天資很低的人,如果說我在詩詞學方面取得了某些成績的話,那是依靠一個'笨'字。'笨'字從'本',是我治學的本錢。"夏老總是比別人下更多的功夫,有一次,由于背《十三經(jīng)》太疲倦了,竟從椅子上摔了下來。但他終于成為詞學一代宗師。
這里包含著一個深刻的哲理,那就是:……
一代詞宗夏承燾先生常說:"我是個天資很低的人,如果說我在詩詞學方面取得了某些成績的話,那是依靠一個'笨'字。'笨'字從'本',是我治學的本錢。"夏老總是比別人下更多的功夫,有一次,由于背《十三經(jīng)》太疲倦了,竟從椅子上摔了下來。但他終于成為詞學一代宗師。
這里包含著一個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只有實千苦干才能取得事業(yè)的成功。
夏老以"笨"為治學之本,很有道理。這里的所謂"笨",并非真笨。所謂下"笨"功夫,實際上是下真功夫,下苦功夫。這樣的功夫不可不下,因為"功到自然成","梅花香自苦寒來"。
實千苦干是成功的關鍵。愚公移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愚公每天挖山不止,智叟對他笑而止之。愚公堅持實干苦干,終于瓦走了太行、王屋兩座天山?梢娪薰挥,智叟不智。之所以說愚公不思,是因為他懂得只有實干苦干才能達到改天換地的目的。
即使是真的有些愚,只要苦干實干,也能成功。就拿我國明代的張溥來說,他小時候很"笨",別人讀一會兒就能背下來的東西,他往往要讀幾十遍才能背下來。但是,他并沒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認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聲朗讀一遍,然后燒掉,接著再抄。這樣,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來,他逐漸變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歲寫下了名揚天下的《五人墓碑記》。
相反,仲永5歲就能賦詩,可謂天賦出眾。憑著聰明,他父親帶他四處作詩炫耀。仲永再也不思進取,長大以后,他變得庸庸碌碌,"泯然眾人矣"!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實干苦干干出成績的比比皆是。大慶"鐵人"的實干,女排的汗水,乒乓健兒的傷痕,……在他們成功的背后,積蓄著多少苦功!
魯迅說的好:"即使是天才,生下來的聲啼哭也和普通人一樣,決不會是一首好詩。"天才尚且如此,我們普通人不更應該通過實干苦干取得成功嗎? 英國的卡萊爾說過:"要迎看晨光實干,不要面對晚霞幻想。"空談幻想一事無成,實干苦干必結碩果。
我們有些同學,或者埋怨自己"笨",或者耍小聰明,不肯下苦功夫。須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駑馬取得成功的秘訣就是"不舍"地苦干實干,下真功夫,這正如古語所說"笨鳥先飛"。
相關推薦: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zhuǎn)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