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大家都在關注:第二屆國際化學校擇校展非京籍幼升小國際學校
5000元的書包、可定位的電話手表、帶電機的卷筆刀……又到了開學季,面對新學期,不僅學生們面貌煥然一新,而中小學生的一些開學“裝備”令人大開眼界。
這些開學“裝備”普遍具有價格昂貴、科技含量高、外國貨等特點。伴隨科技日新月異,加上我國一些收入群體購買力增強,從被褥、暖瓶、臉盆到電腦、手機、相機,開學新老“三件套”的變化已不是新鮮事。
如今,我國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也會過分關注和滿足孩子。一位家長趙女士透露,“現在家里只有一個孩子,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在花錢上會比較大方,也希望給他們更好的。”
趙女士的想法代表了目前很多家長的心態(tài)。加上近年來,青少年遇害事件時有發(fā)生,為了保護孩子,能使孩子安全的高科技產品給了家長信心。
“防地震書包、GPS定位手表,都讓我們能隨時知道孩子的位置,能保護孩子。”學生家長李女士表示,為了孩子的安全,這些高科技“裝備”買得值。
瞄準家長“犒賞”、保護等心態(tài),各大電商、廠家紛紛聚焦開學季,為開學新生量身定制開學“大禮包”。在商家的推波助瀾下,引發(fā)了開學“裝備”的購買熱潮。
不過,對于這些天價“裝備”,很多人持反對態(tài)度。有些家長認為,天價“裝備”會無形的在學生中形成攀比心理,不利于同學之間正常交往、融合。而部分老師也認為,一些高大上的文具其實并不是必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還不健全,最好不要人為制造“特殊”,這樣不利于孩子成長。
安徽大學社會學教授范和生表示天價“裝備”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這樣做會給低階層的同學帶反感和失落感,從而激起孩子對社會不公的怨恨。因此不鼓勵小學生使用天價“裝備”。
家長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責任人,其次是校園。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摒棄“越貴越好”、“越多越好”的觀念。保護孩子人身安全應首先做好孩子安全教育工作,并落實學校、家長間的學生保護措施,高科技裝備未必是最佳方法,需理性對待。
“買之有度,用之合適,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一份簡單、自然的教育。”范和生認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文化知識和行為習慣,需要一定的物質保障,但不應過分,實用、最適合孩子各年齡段成長的才最好的。
媒體人徐曙光建議,家長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對子女進行勤儉節(jié)約方面的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使孩子真正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