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關(guān)注:19年7月國際學校開放日全國優(yōu)質(zhì)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推薦
幼兒園開學,新生寶寶在教室里哭,媽媽站在教室外面哭;寶寶要拉著爸爸媽媽進教室,爸爸媽媽一步三回頭,結(jié)果寶寶哭得更厲害;幼兒園新生寶寶沒去的時候憧憬著幼兒園里的美好生活,去過了以后再也不愿意踏足一個叫“幼兒園”的地方……幼兒園陸續(xù)開學,新生班級的一幕幕讓家長頗為憂心——這些小同學的教室里往往“哭聲一片”,還有些孩子回家后,哭著鬧著再不愿意去幼兒園,個別甚至還出現(xiàn)發(fā)燒、肚子疼等情況。幼兒園——孩子的第一個社交場所,情緒上的抵觸、身體上的不適反應,說到底都源自心理上的抗拒。寶寶克服焦慮,爸爸媽媽也需要克服焦慮。
討厭幼兒園是孩子負面情緒的表達
為什么寶寶在沒有去、或者去過的第二天,就死活不愿踏足一個叫做“幼兒園”的地方,或者提起幼兒園就不想去?每個入園的小朋友都會經(jīng)歷長短不一的適應期。如果順利的話,一般這個適應期也就似乎一周左右。
所謂“第一次踏入社會”,這是學前教育領(lǐng)域?qū)⒆映跞胗變簣@時期的專業(yè)描述。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yè)老師張婕告訴記者,由環(huán)境變化導致的種種不適應,不僅會發(fā)生在小孩身上,大人也會有,比如過完長假的職場人會遭遇上班焦慮癥。但對于孩子來說,這種環(huán)境變化,不單單是作息的改變這么簡單。“孩子出生以來一直在家里,第一次進入幼兒園,意味著他們從被爸爸媽媽等家人簇擁著,到突然置身于陌生的環(huán)境,不再成為眾人焦點。與此同時,他們作為獨立的個體介入到各種社會關(guān)系里,和同學的關(guān)系,和老師的關(guān)系,這對孩子來說是進入社會的起點,也是一個小挑戰(zhàn)。”
而根據(jù)學前領(lǐng)域心理專家分析,孩子“討厭幼兒園”的心理,很多并非孩子們無理取鬧,而是許多孩子尚不知如何表達內(nèi)心負面情緒:比如“被拋棄感”、“孤立無援感”。初入小小社會帶來的挫折,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不小的陰影,家長要小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但是同樣家長要克制自己的焦慮情緒和好奇心,盡量對小朋友去幼兒園這個人生中的重大變化淡然處之。
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
對于孩子入園,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一些“輔導”。防止孩子在幼兒園里遭遇的麻煩。這是華東師范大學心理中心主任葉斌的建議。在他咨詢過的孩子中有一個小朋友小D,他的尿布期較長,排便不會自控,結(jié)果進入幼兒園就遇到了尿褲子的麻煩。
其實不光是小D,許多孩子會遇到排便不能控制的問題,這與孩子的肌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遲早相關(guān),早的可以在3歲左右發(fā)育得比較好,晚的可能要到5、6歲。而小D的父母受到國外育兒經(jīng)驗的影響——國外育兒經(jīng)驗提倡較長的尿布期。據(jù)悉,這源于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即排便是自然界的本能,動物小孩都不太會自控,等孩子長到一定年紀后,自然可以接受排便訓練。
可對小D來說,排便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以至于進入幼兒園后沒幾天,他對幼兒園產(chǎn)生強烈抵觸的情緒,并且再也不愿意去幼兒園了。家長問小D不愿上學的原因,孩子不愿意說。直到幾番詢問后,孩子方才道出原委。原來,一天下午,小D又尿褲子了,生氣的生活阿姨幫他換了褲子,但是很嚴厲地批評了他。
“這樣的懲罰對孩子造成了心理創(chuàng)傷,盡管四五歲的孩子很小,但是他們已經(jīng)有羞恥感了。”葉斌稱,孩子由此產(chǎn)生的負面經(jīng)歷、心理陰影,嚴重的很可能進入潛意識,伴隨一生。對于孩子來說,他的心理防御機制比較弱。對于來自成人的指責不可能判斷這個指責是不是合理。因此,對于家長
來說,遇到這樣的事情要及時與幼兒園溝通。因為排便無法控制是大多數(shù)小小班小朋友都會遇到的問題,小朋友只有解決了生理的問題才可能對幼兒園產(chǎn)生親近的感覺,否則永遠只有抗拒。
另外,家長還可以幫助小朋友盡早地學習自己洗手、吃飯、穿衣服,不一定要會,但是可以讓孩子接受這些應該是自己慢慢學會的事。因為這些在家里是容易被家長“包辦”的,但是到了幼兒園,老師和學生往往是“一對多”,有這樣的概念的孩子自然適應的更快。
【順利入園小貼士】
心理學家的建議
1 家長得先擺脫“入學焦慮”。
這是個大前提。不少幼兒園老師反映,孩子的焦慮實際上來自家長的焦慮,一個夸張的例子是,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后,久久不愿意離開,最后老師發(fā)現(xiàn),這個家長拿著望遠鏡在幼兒園的高墻外觀察自己的孩子。
對孩子百般不放心的家長,常常喜歡在孩子放學回家后,追問孩子,“你喜歡哪個老師”、“你喜不喜歡幼兒園?”這種追問會給孩子造成困擾。給孩子帶來暗示,幼兒園這件事情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讓人在意的事情,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
試想,在學校里,老師和學生并非一對一,很多情況下,老師和有的學生接觸得多,有的則相對少一些,不管如何多,都比不上孩子在家里受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親人的關(guān)注,這樣一來,孩子會有困擾:是不是老師不喜歡我?久而久之,對幼兒園無法產(chǎn)生歸屬感,相反,會生出孤獨感、不被人喜歡的自卑感等等負面情緒。
2 別把幼兒園描述成“虎穴”。
不少家長會對孩子說這兩句話:第一句話是,“你馬上要去幼兒園了,你怕不怕?”第二句話是,“你在家不聽話,我要告訴幼兒園老師!”家長沒有意識到,他們不知不覺給孩子塑造了一個負面的幼兒園形象,仿佛幼兒園就是“虎穴”,里面的老師也很可怕。這樣一來,大部分孩子恐怕都對幼兒園沒有什么好印象。
3 利用好奇心制造向往。
幼兒園對于孩子來說是個十足陌生的環(huán)境,即使家長不營造“恐怖”印象,對于這樣一個新環(huán)境,年齡小的孩子會自然而然地生出不安全感。此時,家長不妨帶孩子提前去幼兒園附近,看看其他幼兒園小朋友快樂玩耍的畫面,告訴孩子,這個叫“幼兒園”的地方,有很多玩具,可以交朋友,還可以學本領(lǐng)。家長要利用孩子“天然的好奇心”,制造對幼兒園的向往情緒。
4 用小書幫助孩子認識幼兒園。
突然進入幼兒園、遠離爸爸媽媽等親人、如果沒有得到老師的足夠關(guān)注,孩子會生出“被拋棄”的恐懼感。這時,家長可以利用睡前時間,給孩子閱讀一些關(guān)于學校故事的繪本,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是不愛你,而是讓你去學習本領(lǐng),認識更多朋友”;“老師不是不關(guān)心你,而是有很多小朋友需要幫助,你很能干,所以很多問題可以自己解決”,以此給孩子傳遞關(guān)于學校的正面經(jīng)歷,消除恐懼感。
5 訓練清晰的語言表達。
這點是不少家長忽略的,孩子在家里和親人間有一套特殊的溝通體系,比如“兒話語”。當然,這種溝通體系,不僅是語言,有時候就是一些表情。由于家長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非常敏感,有時可能一個眼神,家長就知道孩子要上廁所了。這種獨特的溝通是家長和孩子間長期形成的默契,但是到了學校,這些習慣會給孩子帶來麻煩——當他們想上廁所時,老師看不懂孩子的表情,孩子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此時,孩子會變得焦慮、害怕,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家長要訓練孩子學會清晰的語言表達,并且告訴孩子,如果“想去上廁所”就要告訴老師,不要憋著,如果身體不舒服,也要告訴老師,哪怕老師正在上課。諸如此類經(jīng)驗,幫助孩子避免尷尬、難受的經(jīng)歷,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入學幫助熱線: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國際學校擇校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