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與錦繡谷之緣-中醫(yī)文化
來源: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2-11-03
李時珍幾進幾出錦繡谷,谷中生長的瑞香、石耳等都被載入《本草綱目》之中。 李時珍,明代蘄州人,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代醫(yī)圣。他曾在離家鄉(xiāng)一江之隔的湖口一帶行醫(yī),盛產(chǎn)藥材的廬山深深地吸引著他,“遠窮僻壤之產(chǎn),險探山麓之華”。待他攀入山之谷,登上峰之巔,立即被廬山豐富的藥藏所吸引。他不顧疲勞地在荊棘中跋涉,在懸崖上攀緣,忘情地采集著各種藥物標本。幾進幾出錦繡谷,谷中生長的瑞香、石耳等都被載入《本草綱目》之中。
民間還有一個關(guān)于李時珍發(fā)現(xiàn)瑞香花的美麗傳說。李時珍為完成藥典巨著《本草綱目》,來到廬山采藥,住在東林寺。一天一個右腮紅腫的小和尚,忍著劇烈的牙痛喃喃念經(jīng),只見老和尚取過一枝干枯的草藥給他含在嘴里,頓時腫消痛止。李時珍驚詫不已,連忙向老和尚請教。原來這種神奇的藥草,是生長在錦繡谷中的一種常綠小灌木開的花。為了尋找這種花,李時珍在錦繡谷中跋涉了三天三夜。第三個夜晚,疲憊至極的李時珍瞌眼微息,朦朧中一股濃烈的香味撲鼻而來。兩只繽紛飛舞的彩蝶繞著他輕聲呼喚:“李太醫(yī),我家大姐有請。”李時珍昂首望去,彩蝶頓時化作兩個穿蝶裙的小女孩,將他托起,騰空飛去。只見云頭危崖上,一位綽約多姿的仙姑頻頻向他招手。李時珍大為驚奇,正欲向仙姑打聽這種花的下落。仙姑回眸一笑,輕搖翠袖,化作一朵光艷奪目的花朵。李時珍欣喜若狂,急步上前取花,不料腳下一滑,一頭栽落在萬丈深澗。冷汗淋漓的李時珍,大喊一聲,從夢中驚醒,但見所依山崖巖隙間,一叢盛開的花朵,沐浴在月色之中,流光溢彩,楚楚動人。
李時珍便把它取名“睡香”。后來睡香之名傳及四方,人們爭相引種,并視之為祥瑞的征兆,于是改名“瑞香”。李時珍認為,瑞香不僅清利頭目,消止火痛,還可治急喉風(fēng)。
石耳在廬山以鐵船峰多產(chǎn),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李時珍寫道“廬山亦多,狀如地耳,石耳氣味甘,平無毒。久食益色,明目益精”。據(jù)說,太寧六年(公元325年),許遜、吳猛等朝臣因反對大將王敦招禍,欲從南京乘船逃回南昌。船被二龍挾起,騰云駕霧奔廬山而來,行至鐵船峰,被美景吸引,二龍稍一分神,船體墜落峰頂。幸免于難的大臣們在茫茫大山里蟄伏了幾天,只覺饑餓難忍,便從巖壁上摘下石耳當“靈草”服下充饑。不僅填飽了轆轆饑腸,而且還使大家容光煥發(fā)、返老還童。李時珍當然不迷信這種傳說,但他認為石耳的營養(yǎng)價值不可低估。豐富的肝糖、膠質(zhì)、鐵、磷、鈣及各種維生素集于一體,食之自然能改善生理機能,煥發(fā)生命活力。
李時珍在錦繡谷采藥的經(jīng)歷,對豐富他的藥學(xué)理論,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10多種產(chǎn)自錦繡谷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