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天干夜夜人人添,日本中文一区免费观看,久久99综合精品国产首页,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育路教育網(wǎng),一站式的學習教育平臺

2018年MBA考試邏輯:直言判斷與對當關系

來源:網(wǎng)絡 時間:2017-03-26 13:06:01

  一、直言判斷及其結(jié)構(gòu)與種類

  直言判斷也稱性質(zhì)判斷,是斷定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zhì)的簡單判斷。例如:

  (1) 所有的金屬都是導電的。

  (2) 有的天鵝不是白的。

  都是直言判斷。

  直言判斷由主項、謂項、量項、聯(lián)項四部分構(gòu)成。在分析直言判斷形式時,通常用S 和P 分別表示主、謂項。量項分為全稱量項(“所有”、“任一”,……) 和特稱量項(“有的”、“有些”,……) ;聯(lián)項分為肯定聯(lián)項(“是”) 和否定聯(lián)項(“不是”) 。

  直言判斷分為四種基本類型:

  全稱肯定判斷,簡稱A 判斷,標準形式是“所有S 都是P ”。如上例(1) 。

  全稱否定判斷,簡稱E 判斷,標準形式是“所有S 都不是P ”。例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學。”

  特稱肯定判斷,簡稱I 判斷,標準形式是“有的S 是P ”。例如:“有的哺乳動物是卵生的。”

  特稱否定判斷,簡稱O 判斷,標準形式是“有的S 不是P ”。如上例(2) 。

  如果直言判斷的主項是單獨概念(即表示單個對象的概念),則稱為單稱肯定判斷或單稱否定判斷。如“魯迅是文學家”或“愛因斯坦不是猶太人”。

  日常語言中的直言判斷在表達上是不規(guī)范的,在邏輯分析中應先整理成規(guī)范形式。例如,“凡人皆有死”,應整理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這是A 判斷;“有人不自私”,應整理成“有的人不是自私的”,是O 判斷。

  二、對當關系

  對當關系就是具有相同素材的直言判斷間的真假關系。具有相同主項和謂項的直言判斷稱作同素材的判斷。

  例如:

  一切宣傳都是有傾向性的。

  一切宣傳都不是有傾向性的。

  有些宣傳是有傾向性的。

  有些宣傳不是有傾向性的。

  這四個判斷就是具有相同素材的直言判斷,它們的主謂項相同,即主項都是“宣傳”,謂項都是“有傾向性的”。只是質(zhì)和量有所不同,即聯(lián)項和量項有所不同。這四種判斷中,存在著一種特定的關系,通常稱為對當關系。判斷間的對當關系有四種,即矛盾關系、從屬關系、反對關系和下反對關系。根據(jù)對當關系,我們可以從一個判斷的真假,推斷出同一素材的其他判斷的真假。

  1.矛盾關系

  這是A 判斷和O 判斷之間、E 判斷和I 判斷之間存在的關系,是一種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關系。根據(jù)這一關系,如果我們知道A 判斷是真的,就可以斷定O 判斷是假的;如果知道E 判斷是真的,就可以斷定I 判斷是假的。同樣,如果知道A 、E 、I 、O 判斷是假的,也就可以斷定對應的O 、I 、E 、A 判斷是真的。

  例:

  A :所有上業(yè)余體校的小學生都想當運動員。(真)

  O :有些上業(yè)余體校的小學生不想當運動員。(假)

  E :語言都不是上層建筑。(真)

  I :有些語言是上層建筑。(假)

  I :有些留學生來自美國。(真)

  E :所有的留學生都不是來自美國。(假)

  O :有些工商干部不是大學畢業(yè)生。(真)

  A :所有的工商干部都是大學畢業(yè)生。(假)

  2.從屬關系(又稱差等關系)

  這是A 判斷和I 判斷之間、E 判斷和O 判斷之間的關系。注意到從屬關系存在于一個全稱判斷與一個特稱判斷之間,我們可以這樣概括這一關系;如果全稱判斷真,則相應的特稱判斷真;如果特稱判斷假,則相應的全稱判斷假;如果全稱判斷假,則相應的特稱判斷真假不定;如果特稱判斷真,則相應的全稱判斷真假不定。

  例:

  已知A :汽車都進行了年檢。(真)

  則 I :有些汽車進行了年檢。(真)

  已知I :有的單位參加了義務獻血。(假)

  則 A :所有的單位都參加了義務獻血。(假)

  已知A :甲班同學考試都及格了。(假)

  則 I :甲班有些同學考試及格了。(真假不定)

  已知I :甲班有些同學考試及格了。(真)

  則 A :甲班所有同學考試都及格了。(真假不定)

  類似地,可舉例說明E 和O 判斷之間的從屬關系。

  3.反對關系

  這是A 判斷和E 判斷之間的關系。它們是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關系。在A 、E 兩個判斷中,如果我們知道其中一個是真的,就可推知另一個是假的。

  例:

  已知A :科學技術(shù)都是生產(chǎn)力。(真)

  則 E :科學技術(shù)不都是生產(chǎn)力。(假)

  已知E :所有的科學家都不是思想懶漢。(真)

  則 A :所有的科學家都是思想懶漢。(假)

  如果我們知道其中一個是假的,那么另一個真假不定。

  例:

  已知A :我們班同學都是姓李。(假)

  則 E :我們班同學都不姓李。(真假不定)

  4.下反對關系

  這是I 判斷和O 判斷之間的關系,它們是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的關系。在I 、O 兩個判斷中,如果我們知道其中一個是假的,那就可以斷定另一個是真的。

  例:

  已知I :有些民主人士是共產(chǎn)黨員。(假)

  則 O :有些民主人士不是共產(chǎn)黨員。(真)?

  已知O :有些機器不需要能源。(假)

  則 I :有些機器需要能源。(真)

  如果我們知道其中一個是真的,那么另一個真假不定。

  例:

  已知I :有些個體戶納稅了。(真)

2018年MBA考試邏輯:直言判斷與對當關系

結(jié)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zhuǎn)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閱讀全文

一站式擇校服務!【免費領取】專業(yè)規(guī)劃&擇校方案

*學生姓名 :
*手機號碼 :
*意向?qū)I(yè) :
 意向院校 :
*當前學歷 :
免費領取 :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nèi)
發(fā)送
    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評測
    相關文章推薦

    在職MBA熱門關注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報考資格測評
    掃碼關注
    在職研究生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lián)系電話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詢
    用手機號進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張老師

    15901414201

    張老師

    13810876422

    周老師

    15811207920

    育小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