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天干夜夜人人添,日本中文一区免费观看,久久99综合精品国产首页,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習題精選: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來源:來源于網絡 時間:2009-10-21 09:49:05

  一、選擇題Ⅰ,即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比較符合題意的。

  1.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將貨幣資本迅速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就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資本積累

  B。資本積聚

  C。資本原始積累

  D。資本集中

  2.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質的歷史和邏輯的出發(fā)點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對商品和商品生產進行研究

  B。對自然經濟進行研究

  C。對生產力進行研究

  D。對生產關系進行研究

  3.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內職能中,比較主要的職能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經濟管理職能B。社會協(xié)調職能

  C。政治統(tǒng)治職能D。宏觀調控職能

  4.資本主義國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政黨制度B。選舉制度

  C。憲法D。政權組織制度

  5.人類迄今為止經歷過的社會經濟的基本形態(tài)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

  B。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

  C。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

  D。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

  6.商品價值量的多少是由(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商品的供求狀況決定的

  B。生產商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

  C。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

  D。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7.價值是商品的(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自然屬性B。社會屬性

  C。物質屬性D。一般屬性

  8.商品的二因素是對立統(tǒng)一的,這對矛盾的解決有賴于(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

  B。商品物質實體的消亡

  C。商品交換的實現(xiàn)

  D。貨幣的出現(xiàn)并充當交換媒介

  9.商品的二因素是由(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商品的自然屬性決定的

  B。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決定的

  C。生產資料私有制決定的

  D。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決定的

  10.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抽象勞動B。具體勞動

  C。腦力勞動D。體力勞動

  11.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其完備的外在表現(xiàn)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商品與商品之間的對立

  B。商品與貨幣之間的對立

  C。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對立

  D。資本與雇傭勞動之間的對立

  12.兩種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換的原因,在于它們(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有不同的使用價值

  B。都是具體勞動的產物

  C。對人們有共同的效用

  D。在生產中都耗費了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13.體現(xiàn)在商品生產中的勞動的二重性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B。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

  C。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

  D。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

  14.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剩余價值學說B。生產價格理論

  C。勞動二重性學說D。勞動力商品理論

  15.價值規(guī)律對生產、流通和消費的調節(jié)作用的實現(xiàn)形式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市場價格圍繞生產成本上下波動

  B。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運動

  C。價格根據市場供求變化圍繞價值波動

  D。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個別勞動時間的矛盾運動

  16.價值形式發(fā)展的完成形式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簡單價值形式B。擴大價值形式

  C。一般價值形式D。貨幣形式

  17.貨幣流通規(guī)律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關于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規(guī)律

  B。關于貨幣本質的規(guī)律

  C。關于通貨膨脹的規(guī)律

  D。關于通貨緊縮的規(guī)律

  18.簡單商品生產的基本矛盾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價值和使用價值之間的矛盾

  B。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之間的矛盾

  C。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

  D。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矛盾

  19.紙幣流通規(guī)律的基本要求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貨幣發(fā)行量應相當于商品流通中對金屬貨幣的需要量

  B。貨幣發(fā)行量應大于商品流通中對金屬貨幣的需要量

  C。貨幣發(fā)行量應小于商品流通中對金屬貨幣的需要量

  D。貨幣發(fā)行量與商品流通對金屬貨幣的需要量無關

  20.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剩余價值規(guī)律

  B。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規(guī)律

  C。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

  D。價值規(guī)律

  21.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同一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創(chuàng)造的價值的數量(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增加B。減少

  C。不變D。增減不變

  22.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決定性條件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生產資料可以買賣

  B。勞動力成為商品

  C。貨幣是一般等價物

  D。貨幣是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

  23.在揭示資本主義工資的問題上,首先要區(qū)分(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B。勞動和勞動力

  C。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

  D。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

  24.資本的價值構成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率

  B。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比率

  C。購買原材料價值和購買勞動力價值的比例

  D。勞動者轉移生產資料和新創(chuàng)造價值的比例

  25.區(qū)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資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B。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資本各部分價值轉移的方式不同

  D。資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實物形式

  26.商業(yè)資本作為一種獨立的職能資本,也獲得平均利潤,其直接原因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商業(yè)部門和產業(yè)部門之間的競爭和資本轉移

  B。產業(yè)資本家為銷售商品將部分利潤讓渡給商業(yè)資本家

  C。商業(yè)資本家加強對商業(yè)雇員的剝削

  D。產業(yè)部門將工人創(chuàng)造的一部分剩余價值分割給商業(yè)部門

  27.剩余價值(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在生產領域中產生,可以離開流通領域

  B。在流通領域中產生,但不能離開生產領域

  C。在生產領域中產生,通過流通領域來實現(xiàn)

  D。既在流通領域中產生,也在生產領域中產生

  28.剩余價值率反映的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不變資本的價值增殖程度

  B。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C。固定資本的價值增殖程度

  D。預付資本的價值增殖程度

  29.相對剩余價值的獲得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個別企業(y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結果

  B。一個生產部門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結果

  C。企業(yè)勞動生產率高于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的結果

  D。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結果

  30.超額剩余價值的源泉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本企業(yè)工人的剩余勞動

  B。本企業(yè)工人的必要勞動

  C。別的企業(yè)工人的剩余勞動

  D。先進的機器設備

  31.無論是絕對剩余價值還是相對剩余價值都是依靠(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延長工人工作時間而獲得的

  B。提高勞動生產率而獲得的

  C。增加剩余勞動時間而獲得的

  D。降低工人的工資而獲得的

  32.任何社會再生產的內容都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

  B。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tǒng)一

  C。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統(tǒng)一

  D。物質資料再生產和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tǒng)一

  33.以資本積聚的方式擴大了個別資本的規(guī)模,是通過(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許多分散小資本的集合

  B。組織股份公司

  C。個別資本的資本積累

  D。大資本對中小資本的吞并

  34.在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過程中,資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社會總資本急劇增加

  B。個別資本規(guī)模迅速擴大

  C。社會就業(yè)率明顯提高

  D。絕對剩余價值總量快速增長

  35.資本積累和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擴大再生產是資本積累的源泉

  B。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

  C。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

  D。擴大再生產與資本積累無相互制約

  36.通過組織股份公司使單個資本迅速增大屬于(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資本積累B。資本積聚

  C。資本集中D。資本擴張

  37.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意味著在單位資本中(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不變資本的比重增大

  B。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按相同的比例擴大

  C?勺冑Y本的比重增大

  D。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38.資本的技術構成是指由生產技術水平決定的(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比例

  B。固定資本和勞動力的比例

  C。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例

  D。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比例

  39.生產價格形成的前提條件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平均利潤的形成B。利潤率的形成

  C。剩余價值的形成D。超額利潤的形成

  40.平均利潤率的形成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無數資本家追逐超額利潤的結果

  B。同一部門資本家之間競爭的結果

  C。資本有機構成平均化的結果

  D。不同部門的資本家之間競爭的結果

  41.資本主義的銀行利潤(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相當于平均利潤B。低于平均利潤

  C。高于平均利潤D。高于商業(yè)利潤

  42.利潤率的變動與(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剩余價值率同方向變化

  B。資本有機構成高低同方向變化

  C。剩余價值率反方向變化

  D。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反方向變化

  43.平均利潤形成后,商品價格上下波動圍繞的軸心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生產價格

  B。成本價格

  C。同一部門商品的平均價格

  D。不同部門商品的平均價格

  44.商業(yè)利潤的來源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來自生產過程在流通中繼續(xù)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

  B。來自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

  C。來自流通中發(fā)生的價值增殖

  D。來自流通領域中商品買和賣的差額

  45.在資本運動中直接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資本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流動資本B。貨幣資本

  C。商品資本D。生產資本

  46.資本是一種運動。資本循環(huán)是從(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資本運動的實現(xiàn)條件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

  B。資本運動的速度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

  C。資本運動的連續(xù)性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

  D。資本運動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

  47.產業(yè)資本劃分為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依據是資本各個部分在(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作用不同

  B。價值周轉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質形態(tài)不同

  D。在循環(huán)中的職能不同

  48.剩余價值的實現(xiàn)是在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購買階段B。生產階段

  C。銷售階段D。流通階段

  49.在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過程中,價值量出現(xiàn)了增殖的階段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購買階段

  B。生產階段

  C。銷售階段

  D。流通階段

  50.把生產資本區(qū)分為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其依據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不同作用

  B。在生產過程中不同的物質存在形態(tài)

  C。在生產過程中不同的價值轉移方式

  D。不同部分的不同運動速度

  51.一經投入生產過程,便全部消耗掉,它們的價值隨之全部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并隨著產品的銷售而全部收回的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固定資本

  B。流動資本

  C。以原料、燃料和輔助材料形式存在的勞動對象

  D。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流動資本

  52.加快資本周轉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價值量和提高年剩余價值率,根本的原因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預付的資本總量增加了

  B。剩余價值率提高了

  C。流通對生產的反作用增強了

  D。實際發(fā)揮作用的可變資本增加了

  53.只有兩大部類生產按比例地發(fā)展,才能順利地實現(xiàn)社會的擴大再生產,這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一切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社會總資本運動的共同規(guī)律

  B。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的經濟規(guī)律

  C。資本主義走向國家壟斷階段的經濟規(guī)律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規(guī)律

  54.考查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價值如何增殖問題

  B。價值和剩余價值的形成問題

  C。剩余價值的實現(xiàn)問題

  D。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問題

  55.在資本循環(huán)中,貨幣資本循環(huán)的起點和終點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都是貨幣資本

  B。起點是貨幣資本,終點是生產資本

  C。起點是生產資本,終點是貨幣資本

  D。起點是商品資本,終點是貨幣資本

  56.衡量資本周轉速度的指標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循環(huán)次數B。周轉次數

  C。流通次數D。增殖幅度

  57.用資本周轉考查資本運動的目的在于(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從連續(xù)性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

  B。從速度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

  C。揭示價值增殖是怎樣發(fā)生和實現(xiàn)的

  D。揭示資本周轉快慢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

  58.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購買過程和生產過程的統(tǒng)一

  B。勞動過程和購買過程的統(tǒng)一

  C。生產過程和銷售過程的統(tǒng)一

  D。流通過程和生產過程的統(tǒng)一

  59.加速資本周轉的目的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提高年剩余價值率

  B。提高平均利潤率

  C。提高積累率

  D。提高剩余價值率

  60.資本周轉時間包括(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勞動時間和流通時間

  B。購買時間,勞動時間和銷售時間

  C。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

  D。勞動時間和銷售時間

  61.資本流通時間包括(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生產資料儲備時間,生產要素的采購時間和商品的銷售時間

  B。生產要素的采購時間和商品的銷售時間

  C。勞動時間和銷售時間

  D。自然力獨立作用時間,購買生產要素的時間和商品的銷售時間

  62.資本周轉速度與(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周轉時間成反比,與周轉次數成正比

  B。周轉時間成正比,與周轉次數成反比

  C。周轉時間成反比,與周轉次數成反比

  D。周轉時間成正比,與周轉次數成正比

  63.年剩余價值率表示(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工人年受剝削的程度

  B。預付可變資本的增殖程度

  C。預付流動資本的增殖程度

  D。預付全部資本的增殖程度

  64.研究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理論前提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對社會生產部門進行劃分

  B。對擴大再生產的類型進行劃分

  C。對社會總產品和社會生產進行劃分

  D。對社會總資本進行劃分

  65.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9)()

  A。生產過剩的危機

  B。生產不足的危機

  C。生產絕對過剩的危機

  D。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

  66.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本題難度系數為0.9)()

  A。無限制的自由競爭

  B。對剩余價值的無限追求

  C。生產的相對過剩

  D。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67.經濟危機的物質基礎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固定資本的更新

  B。流動資本的更新

  C。新科技革命

  D。資本主義的穩(wěn)定增長

  68.在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中,起決定作用的階段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9)()

  A。危機B。蕭條

  C。復蘇D。高漲

  69.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這個“相對”的對象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勞動者的實際需要

  B。資本家發(fā)財的需要

  C。資本家生產的需要

  D。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70.對形成商品價值量的勞動進行衡量所用的程度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復雜勞動B。抽象勞動

  C。具體勞動D。簡單勞動

  71.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形成的前提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貨幣成為資本B。商品成為貨幣

  C。勞動力成為商品D。商品成為勞動力

  72.簡單商品生產發(fā)展到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標志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貨幣的產生B。紙幣的產生

  C。勞動力成為商品D。資本的產生

  73.資本積累的源泉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資本B。剩余價值

  C。貨幣D。勞動

  74.剩余價值的源泉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

  B。雇傭工人的必要勞動

  C。雇傭工人的具體勞動

  D。雇傭工人的抽象勞動

  75.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社會財富的兩極分化

  B。無產階級貧困化

  C。失業(yè)現(xiàn)象的發(fā)生

  D。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實現(xiàn)

  76.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價值B。交換價值

  C。使用價值D。價格

  77.價值量取決于(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貨幣量

  B。使用價值的量

  C。商品的有用程度

  D。勞動量

  78.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該矛盾是由(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矛盾發(fā)展而來

  B。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發(fā)展而來

  C。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發(fā)展而來

  D。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矛盾發(fā)展而來

  二、選擇題Ⅱ,即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

  1.比較早的資產者產生的途徑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從小商品生產者中分化出來

  B。由封建地主演化而來

  C。由商人和高利貸者轉化而成

  D。由封建貴族蛻變而來

  2.資本原始積累的直接后果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使勞動力成為商品

  B。使貨幣成為資本

  C。使社會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

  D。使直接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工人

  3.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途徑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

  B。絕對剩余價值生產

  C。相對剩余價值生產

  D。用暴力手段掠奪海外的貨幣財富

  4.構成資本主義國家職能的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對內職能B。對外職能

  C。政治統(tǒng)治職能D。社會管理職能

  5.資本主義國家對內職能的內容包括(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國際交往

  B。政治統(tǒng)治

  C。社會管理

  D。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6.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礎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主權在民B。君權神授

  C。分權制衡D。自由,民主,博愛

  7.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具體表現(xiàn)在(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為資本主義經濟基礎服務

  B。包括政治,經濟,法律,哲學等內容

  C。是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

  D。構成上層建筑的主要內容

  8.價值規(guī)律的消極后果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由于其調節(jié)的自發(fā)性,導致社會各部門比例失調,造成資源浪費

  B。引起商品生產者優(yōu)勝劣汰,兩極分化

  C。導致壟斷發(fā)生,障礙技術進步

  D。調節(jié)社會分配

  9.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征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以自然分工為基礎

  B。封閉、保守的經濟

  C。自給自足的經濟

  D。以簡單再生產為特征的經濟

  10.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征(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是開放型的經濟

  B。本質上是交換經濟

  C。以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為基礎

  D。是以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yè)化為基礎的經濟

  11.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階段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簡單商品經濟

  B。發(fā)達商品經濟

  C。資本主義商品經濟

  D。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12.以下關于價值與使用價值兩個因素相互關系的論述,正確的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B。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

  C。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D。價值與使用價值相互依存,共同構成商品

  13.商品的價值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由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的

  B。商品的社會屬性

  C。由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的

  D。商品的本質屬性

  14.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內容和基礎

  B。交換價值是價值的內容和基礎

  C。價值是交換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

  D。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

  15.以下關于價值、交換價值、價格相互關系的論述,正確的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4)()

  A。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

  B。價值是價格的基礎

  C。價格是交換價值的一種形式

  D。價值要借助交換價值和價格表現(xiàn)出來

  16.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價值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

  B。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中

  C。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和內容

  D。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和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17.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因素,缺一不可。當生產者把商品賣給消費者時(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消費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也得到了商品的價值

  B。生產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也實現(xiàn)了商品的價值

  C。消費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價值,卻支付了商品的價值

  D。生產者實現(xiàn)了商品的價值,卻讓渡了商品的使用價值

  18.下列關于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表述,正確的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具體勞動是永恒的范疇,抽象勞動是歷史范疇

  B。不同的具體勞動有質的不同,抽象勞動沒有質的差別

  C。具體勞動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抽象勞動體現(xiàn)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關系

  D。具體勞動不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19.在商品價值量決定方面,正確的命題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B。商品的價值量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

  C。商品的價值量是在同類商品生產者的競爭中實現(xiàn)的

  D。商品的價值量是在不同類商品生產者的競爭中實現(xiàn)的

  20.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社會分工

  B。生產資料和產品歸不同的所有者所有

  C。生產者之間存在交換關系

  D。貨幣的產生

  21.在兩種商品的交換中,實現(xiàn)了(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使用價值和價值矛盾的解決

  B。復雜勞動和簡單勞動的換算

  C。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矛盾的解決

  D。價格與價值的一致

  22.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B。商品的價值由社會勞動時間決定

  C。商品的交換按照等價原則進行

  D。商品交換過程中,市場價格由價值決定

  23.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自發(fā)刺激生產者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B。使社會生產形成協(xié)調的比例關系

  C。自發(fā)調節(jié)社會總勞動在各部門之間的分配

  D。自發(fā)調節(jié)社會收入分配

  24.價格受供求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guī)律的否定,而是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這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各種商品價格的變動,是以各自的價值為基礎的

  B。價格變化不會無限脫離價值,說明價格歸根結底受價值制約

  C。從商品交換的總體看,價格總額與價值總額是相等的

  D。從商品交換的較長時間看,價格與價值是趨于一致的

  25.以下關于所有制和所有權的論述哪些是準確的(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所有制是所有權的基礎

  B。所有制決定所有權

  C。所有制是所有權的法律形態(tài)

  D。所有權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態(tài)

  26.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9)()

  A。計時工資

  B。計件工資

  C。血汗工資

  D。按照勞動力價值進行分配

  27.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實現(xiàn)有賴于(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市場競爭B。價格波動

  C。資源的有效配置D。供求關系的變化

  28.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這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它是商品各種內在矛盾的根源

  B。它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C。它是決定和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

  D。它貫穿私有制商品經濟產生和發(fā)展的全過程

  29.資本主義勞動過程同其他勞動的過程相比較體現(xiàn)出來的特點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勞動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B。勞動產品歸資本家所有

  C。工人在資本家監(jiān)督下勞動,他們的勞動成果也屬于資本家

  D。創(chuàng)造新的、超過勞動力自身價值以上的價值

  30.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以私有制為基礎

  B。存在雇傭勞動關系

  C。存在人對人的剝削

  D。追求利潤的比較大化

  31.可變資本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資本

  B。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資本

  C。價值發(fā)生增殖的資本

  D。價值量不變的資本

  32.不變資本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其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資本

  B。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

  C。價值發(fā)生增殖的資本

  D。價值量不變的資本

  33.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在于(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揭示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

  B。揭示了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關鍵

  C。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

  D。為考察資本主義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34.資本主義的工資(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

  B。本質上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

  C。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

  D。是勞動的報酬

  35.下列對資本的理解正確的應當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資本是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

  B。資本就是生產資料

  C。資本不是靜止物,而是一種運動

  D。資本是一個歷史范疇

  36.影響利潤率的因素主要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剩余價值率的高低

  B。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

  C?勺冑Y本的節(jié)約

  D。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

  37.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guī)律,原因在于它(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

  B。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

  C。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手段

  D。決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發(fā)展和滅亡的全過程

  38.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共同點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都延長了剩余勞動時間

  B。都體現(xiàn)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

  C。都增加了剩余價值量

  D。都提高了剩余價值率

  39.反映資本家對工人剝削程度的公式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剩余價值/全部預付資本

  B。剩余價值/可變資本

  C。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D。年剩余價值/預付不變資本

  40.相對剩余價值同超額剩余價值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相對剩余價值是各個資本家競相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

  B。超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的產生都要求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C。超額剩余價值通常是暫時的,而相對剩余價值是比較持久的

  D。超額剩余價值為少數資本家所獲得,相對剩余價值為整個資本家階級普遍獲得

  41.有關相對剩余價值的表述,錯誤的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工作日長度不變,必要勞動時間縮短所生產的剩余價值

  B。延長工作日所生產的剩余價值

  C。工作日長度不變,延長剩余勞動時間所生產的剩余價值

  D。個別企業(y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結果

  42.資本的技術構成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從實物方面考查的資本構成

  B。從價值方面考查的資本構成

  C。反映生產技術水平的資本構成

  D。用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比例關系表現(xiàn)

  43.個別資本增大的形式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銀行信貸B。資本積聚

  C。資本集中D。競爭和信用

  44.資本集中的途徑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大企業(yè)兼并小企業(yè)

  B。大企業(yè)與小企業(yè)聯(lián)合

  C。大企業(yè)擴大再生產

  D。小企業(yè)進行資本積累

  45.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預付資本量的大小

  B。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

  C。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

  D。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

  46。.資本家之所以節(jié)衣縮食也要進行資本積累,其中的要害原因在于(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資本家為了得到更多的剩余價值

  B。資本家為了維持現(xiàn)有的生產規(guī)模

  C。資本家為了擴大市場份額

  D。資本家出于應對殘酷競爭的需要

  47.剩余價值規(guī)律揭示了(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

  B。資本主義生產的動機

  C。資本主義實現(xiàn)生產目的的手段

  D。資本主義剝削的方式

  48.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學說的意義在于(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揭示了資本主義按資分配的實質

  B。揭露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對立的經濟根源

  C。說明了整個資產階級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D。解決了勞動價值論和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之間的矛盾

  49.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價值便轉化為生產價格

  B。有些部門獲得的利潤高于本部門生產的剩余價值

  C。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總額與剩余價值總額不相等

  D。各部門的剩余價值總量和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總量是絕對相等的

  50.影響平均利潤的因素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各部門各自的利潤率

  B。生產價格的數量

  C。生產成本的數量

  D。各部門的資本量在社會總資本里的比重

  51.剩余價值的具體或者轉化形式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5)()

  A。利潤B。平均利潤

  C。利息D。資本主義地租

  52.剩余價值和利潤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剩余價值與利潤無本質聯(lián)系

  B。利潤常常只是剩余價值的一部分

  C。剩余價值和利潤的實體是相同的

  D。利潤是剩余價值的一種轉化形式

  53.剩余價值率和利潤率的區(qū)別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源泉不同

  B。體現(xiàn)的社會關系不同

  C。計算的方式不同

  D。數量不同

  54.商業(yè)利潤反映了(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商業(yè)資本家和產業(yè)資本家共同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

  B。商業(yè)資本家和產業(yè)資本家共同剝削農業(yè)工人的關系

  C。商業(yè)資本家和產業(yè)資本家相互瓜分剩余價值的關系

  D。商業(yè)資本家和產業(yè)資本家形成平均利潤的關系

  55.生產的社會化具體表現(xiàn)在(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生產資料使用的社會化

  B。生產過程的社會化

  C。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化

  D。產品的社會化

  56.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tǒng)一

  B。剩余價值的生產和實現(xiàn)的統(tǒng)一

  C。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的統(tǒng)一

  D。產業(yè)資本三種職能形式的統(tǒng)一

  57.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不斷進行的兩個基本條件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三種循環(huán)形式在時間上依次繼起

  B。三種職能形式在時間上依次繼起

  C。三種表現(xiàn)形式在空間上同時并存

  D。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同時并存

  58.資本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形式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商品資本的循環(huán)

  B。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

  C。借貸資本的循環(huán)

  D。貨幣資本的循環(huán)

  59.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三個階段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購買階段B。流通階段

  C。生產階段D。銷售階段

  60.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qū)別是(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固定資本在使用期內不需更新,流動資本需不斷更新

  B。固定資本的價值是分批逐漸收回,流動資本的價值是一次全部收回

  C。固定資本周轉時間長,流動資本周轉時間短

  D。固定資本的價值是分次轉移,流動資本的價值是一次轉移

  61.加快資本周轉,可以(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節(jié)約預付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B。延長資本的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

  C。增加年剩余價值量

  D。提高年剩余價值率

  62.影響預付資本總周轉速度的因素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7)()

  A。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自身的周轉速度

  B。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

  C。生產資本中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所占的比重

  D。資本家預付資本總量的多少

  63.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影響年剩余價值量的因素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6)()

  A。剩余價值率的高低

  B?勺冑Y本周轉速度

  C。不變資本周轉速度

  D?勺冑Y本數量

  64.馬克思分析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問題的基本理論前提有(本題難度系數為0.8)()

  A。對社會總產品進行劃分

  B。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問題是價值補償和實物替換

  C。建立資本有機構成理論

  D。把社會生產分為生產資料和生產消費資料的兩大部類

  一、選擇題Ⅰ

  1.【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是考查對基本概念的準確記憶。資本積累、資本集中、資本積聚都發(fā)生在資本主義社會當中。只有資本的原始積累發(fā)生在資本主義社會之前。資本原始積累就是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將貨幣資本迅速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使社會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工人。資本的原始積累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2.【答案】A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從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簡單商品經濟成長發(fā)育而來。所以,對商品和商品生產進行研究,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歷史起點。資本主義經濟是發(fā)達的商品經濟,商品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細胞。所以,對商品和商品生產進行研究,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邏輯起點。BCD都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時所需要研究的課題,但不是歷史和邏輯的起點。

  3.【答案】C

  【解題思路】國家是階級矛盾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資本主義國家是資產階級進行統(tǒng)治的工具。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的根本內容或者本質,是服務于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利益,是資產階級進行政治統(tǒng)治的工具。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內職能當中,政治統(tǒng)治職能是其主要內容和基本方面,社會管理職能服從和服務于政治統(tǒng)治職能。

  4.【答案】C

  【解題思路】憲法是資本主義國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建設法制、實行法治的法律基礎。憲法規(guī)定了國家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規(guī)定了國家權力結構和國家權力運作的基本原則,規(guī)定了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居于核心和基礎的地位。ABD是政治制度的組成內容。

  5.【答案】A

  【解題思路】社會經濟形態(tài)是指社會經濟的活動方式和聯(lián)結方式,包括聯(lián)結社會各經濟主體的方式、聯(lián)結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的方式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社會經濟活動的方式。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經濟發(fā)展至今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

  6.【答案】D

  【解題思路】商品的價值量就是凝結在商品里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數量。衡量勞動量的標準是勞動時間,但它不是個別勞動時間,而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時間。

  7.【答案】B

  【解題思路】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相互交換勞動。

  8.【答案】C

  【解題思路】價值和使用價值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這一矛盾只有通過商品的買賣才能得到解決。通過商品交換,商品生產者達到了它的目的——得到價值;而消費者也實現(xiàn)了他自己的目的——獲得了使用價值。

  9.【答案】B

  【解題思路】商品之所以具有二重性或者二因素: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因為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是生產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形式的勞動;抽象勞動是撇開了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商品是勞動產品,所以其屬性由勞動決定。

  10.【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是考查價值和抽象勞動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價值是凝結在商品里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種撇開了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就叫做抽象勞動。

  11.【答案】B

  【解題思路】貨幣的產生,使一切商品的價值有了一個固定的、相對同一的表現(xiàn)形式,也使商品內在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之間的矛盾,外在地表現(xiàn)為貨幣(代表價值)和商品(代表使用價值)的矛盾。在貨幣形式下,整個商品世界分為兩極:一極是各式各樣的商品,它們以使用價值的形式存在,在交換中,它們要求轉化為價值;而另一極則是貨幣。

  12.【答案】D

  【解題思路】商品交換的本質是生產不同商品的勞動者之間進行勞動的交換;同質才能進行量的對比,而抽象勞動就是撇開勞動具體形式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同質的勞動。

  13.【答案】A

  【解題思路】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是生產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形式的勞動;抽象勞動是撇開了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的人類勞動。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不是兩種勞動或兩次勞動,而是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屬性。

  14.【答案】C

  【解題思路】勞動二重性理論(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的重大理論貢獻,是勞動價值論的科學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石,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其他理論,都是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建立起來的。

  15.【答案】C

  【解題思路】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價格根據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種變動會影響各個市場主體的利益,進而影響其行為,比較終給整個經濟生活帶來影響。

  16.【答案】D

  【解題思路】價值形式(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即交換價值)的發(fā)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貨幣形式。貨幣形式是價值形式發(fā)展的完成形式。所謂完成形式,是指在這種形式上,商品內在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矛盾得到了比較順暢地解決,不需要再尋求新的形式。

  17.【答案】A

  【解題思路】貨幣流通規(guī)律是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規(guī)律,其內容是: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為: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商品數量×商品單價)/單位貨幣流通速度(單位時間里的流通次數)。B項是由貨幣的定義所揭示的。選項C、D是違背貨幣流通規(guī)律的惡果。

  18.【答案】C

  【解題思路】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是簡單商品生產的基本矛盾。該矛盾之所以是簡單商品生產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它是商品和商品生產一切矛盾如價值與使用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根源;其二,它貫穿商品生產產生、發(fā)展的全過程;其三,它決定著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19.【答案】A

  【解題思路】貨幣流通規(guī)律是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規(guī)律,其內容是: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成反比。其基本要求是貨幣的發(fā)行量應相當于商品流通中對金屬貨幣的需要量。

  20.【答案】D

  【解題思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依據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選項A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規(guī)律;選項B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規(guī)律;選項C是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21.【答案】C

  【解題思路】社會(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單位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的數量增多、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價值的數量不變、單位產品所包含的價值量下降。因為勞動生產率是生產使用價值的效率,不是生產價值的效率。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22.【答案】B

  【解題思路】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資本家用貨幣可以購買到勞動力并占有其勞動。而勞動力商品在使用價值方面的特點即可以創(chuàng)造出新的超過其自身價值以上的價值,對剩余價值的產生、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正是憑借這一特點,資本家投入的貨幣發(fā)生了價值增殖而成為資本,所以說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23.【答案】B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力(不是勞動)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該論斷意味著,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但從現(xiàn)象上看,它卻表現(xiàn)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這種假象根源于勞動力與勞動的密切關系以及資本主義工資的支付方式。資本主義的分配非實時按照勞動力價值分配;社會主義的分配方式是按照勞動分配。

  24.【答案】A

  【解題思路】資本價值構成是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的比率。也就是以價格體現(xiàn)出來的價值量之比。B、C、D項都是杜撰的說法。

  25.【答案】B

  【解題思路】按照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價值增殖)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生產資本可以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不變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其價值量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原封不動地轉移到新產品中而沒有發(fā)生變化的那部分資本;它是剩余價值生產的條件,用“C”表示?勺冑Y本是以勞動力形式存在、其價值量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發(fā)生了變化、即發(fā)生了增殖的那部分資本;它是剩余價值產生的源泉,用“V”表示。C項是劃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標準;AD是杜撰出來的干擾項目。

  26.【答案】A

  【解題思路】平均利潤是按照平均利潤率所取得的利潤;平均利潤率是社會剩余價值總量與社會總資本的比率。平均利潤是部門之間競爭的結果,或者說,是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流動的結果。這里一定要明確:只有是一個部門(而不是部門內部的企業(yè)),才有獲得平均利潤的資格。B、D項是講商業(yè)利潤的實現(xiàn)方式;C項是講商業(yè)利潤的來源。

  27.【答案】C

  【解題思路】就一般情形而論,剩余價值的產生大體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購買階段:資本家用貨幣去購買生產要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剩余價值生產創(chuàng)造條件。該階段也叫剩余價值生產的前提階段。第二階段是生產階段:資本家將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結合起來,啟動生產過程,并將工人的勞動時間延長到補償其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時間之上,生產出剩余價值。該階段是直接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階段,也是剩余價值生產的決定性階段。第三階段是銷售階段:資本家將產品推銷出去,收回價值和剩余價值。它是實現(xiàn)剩余價值的階段。所以,剩余價值不是在流通領域里產生的,但它的產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

  28.【答案】B

  【解題思路】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m′=m/v(m′代表剩余價值率;m代表剩余價值;v代表可變資本或工資)。剩余價值率還可以用剩余勞動時間與必要勞動時間的比率來表示。剩余價值率體現(xiàn)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程度,所以又叫做剝削率。

  29.【答案】D

  【解題思路】在總的工作日長度不變的前提下,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從而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來生產剩余價值的方法。以這種方法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就是相對剩余價值。其產生過程:在價值規(guī)律和剩余價值規(guī)律的推動下,資本家為了獲得超額剩余價值而致力于不斷提高本企業(yè)的勞動生產率,進而使全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如此一來,各種商品的價值就降低,勞動力商品的價值也隨之降低;于是補償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得以縮短,剩余勞動時間得以延長。C項是獲得超額剩余價值的前提;AB項是獲得相對剩余價值所經歷過程中的兩個環(huán)節(jié),但還不是必備條件。

  30.【答案】A

  【解題思路】超額剩余價值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因為勞動生產率高而成本低)。超額剩余價值產生的條件是個別企業(yè)的勞動生產率高于本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其源泉是勞動生產率高的企業(yè)的工人的個別勞動能夠轉化為加倍的社會勞動,而不是落后企業(yè)的剩余價值的轉移。

  31.【答案】C

  【解題思路】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由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構成。剩余勞動時間是生產剩余價值的時間。資本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必須延長剩余勞動時間。其具體方法就是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前提下,絕對延長總的工作日長度從而使剩余勞動時間延長來生產剩余價值的方法。用這種方法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就是絕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總的工作日長度不變的前提下,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從而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來生產剩余價值的方法。所以,盡管所用的具體手段不同,但二者的共同點都是通過延長剩余勞動時間來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AB項是絕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的差異;D項既不是絕對剩余價值也不是相對剩余價值產生的條件。

  32.【答案】D

  【解題思路】再生產是指不斷重復的生產過程。任何社會的再生產就其內容而言,都是產品(物質資料)的再生產和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tǒng)一。資本主義再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tǒng)一。A項是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兩重性;B項是商品生產的兩重性;C項是再生產的類型。

  33.【答案】C

  【解題思路】資本積聚是指單個資本通過剩余價值的資本化而擴大其規(guī)模。它是資本積累的直接結果,或者說資本積累是資本積聚的途徑。ABD都是資本集中的具體形式。

  34.【答案】B

  【解題思路】資本集中是將若干個資本合成一個更大的資本。和資本積聚相比,資本集中增大單個資本的速度比較快,但不能增大社會資本總額。CD與資本集中無直接的因果關系。

  35.【答案】C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再生產主要是擴大再生產。就一般情形而論,單個資本增大是擴大再生產的前提;而單個資本增大的途徑有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也就是說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前提。資本積累的源泉是剩余價值,所以A項錯誤;B項本身是杜撰的論斷;D項與C項沖突,所以不正確。

  36.【答案】C

  【解題思路】資本集中是若干個資本合成一個更大的資本。資本集中的方式有兼并和聯(lián)合;聯(lián)合的途徑之一是組建股份公司。資本積累導致資本積聚;資本擴張與題干所問無關。

  37.【答案】A

  【解題思路】資本有機構成是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其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用公式表示為:C﹕V。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可以導致眾多的后果:在單位資本中,用于購買生產資料的份額(不變資本)在相對增多,用于購買勞動力的份額(可變資本)在相對減少。

  38.【答案】D

  【解題思路】資本的技術構成是由生產技術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量的比率。AB是杜撰出來的概念;C項是資本的價值構成。

  39.【答案】A

  【解題思路】生產價格是生產成本與平均利潤的總和。用公式表示為:K+平均P。當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之后,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也就是說,生產價格的形成過程與平均利潤的形成過程是同一的。BCD三項與題干無關。

  40.【答案】D

  【解題思路】平均利潤是按照平均利潤率所取得的利潤;平均利潤率是社會剩余價值總量與社會總資本的比率。平均利潤是部門之間競爭的結果,或者說,是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流動的結果。其過程可以表述為:在價值規(guī)律、剩余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下,資本從利潤率低的部門流向利潤率高的部門,引起各種產品數量的變化,繼而引起價格波動,比較終使得各部門的利潤率趨向平均化。A可以導致相對剩余價值的產生;B導致優(yōu)勝劣汰;C是杜撰的干擾項。

  41.【答案】A

  【解題思路】銀行利潤是職能資本家因使用銀行借款而讓渡給銀行資本家的部分剩余價值。也就是說,銀行利潤來源于雇傭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由于銀行是一個部門,所以銀行利潤相當于平均利潤。

  42.【答案】A

  【解題思路】決定和影響利潤率的因素有:剩余價值率,它與利潤率成正比;不變資本的節(jié)約,它與利潤率成正比;原材料價格的變動,它與利潤率成反比;資本有機構成,它與利潤率成反比。資本周轉速度,它與年利潤率成正比。

  43.【答案】A

  【解題思路】當平均利潤形成后,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形式發(fā)生了變化,市場價格不再圍繞價值而是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這種變化不是對價值規(guī)律的否定,而是價值規(guī)律新的作用形式。理由兩點:①深入地看,生產價格歸根到底是由價值決定的;②全面地看,平均利潤總額和剩余價值總額是相等的;生產價格的總額與價值總額是相等的。CD是杜撰的干擾項;B是企業(yè)盈虧的界線。

  44.【答案】B

  【解題思路】商業(yè)利潤是產業(yè)資本家讓渡給商業(yè)資本家的部分剩余價值。商業(yè)利潤來源于產業(yè)(不是商業(yè))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由于商業(yè)資本家替代產業(yè)資本家執(zhí)行了商品銷售的任務,所以產業(yè)資本家將其手中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作為酬勞讓渡給商業(yè)資本家。讓渡的方式是:產業(yè)資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廠價)將商品賣給商業(yè)資本家,而商業(yè)資本家按照生產價格(銷售價)出售商品。商品購銷差價便構成為商業(yè)利潤。流通領域不能創(chuàng)造價值只能實現(xiàn)價值,所以AC不正確。D項是商業(yè)利潤的構成,不是來源。

  45.【答案】D

  【解題思路】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采取的三種職能形式是: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貨幣資本履行的職能是購買,為剩余價值的生產創(chuàng)造前提;商品資本履行的職能是銷售,實現(xiàn)剩余價值;生產資本履行的職能是直接生產剩余價值。流動資本是以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對象以及勞動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產資本,其價值一次性投入到生產過程、并隨著產品的出售一次就全部收回。流動資本的范疇是關于資本價值轉移方式的概念,不涉及剩余價值的創(chuàng)造,所以A與題干無關。

  46.【答案】C

  【解題思路】馬克思研究資本運動,是從個別和整體兩個視角切入。個別的視角就是研究個別資本運動;整體的視角就是研究社會資本運動。馬克思研究個別資本運動分別是從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展開。從空間展開的,就是資本循環(huán);從時間展開的就是資本周轉。所以,資本循環(huán)是從空間的角度、從資本運動的連續(xù)性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資本周轉是從時間、從資本運動的速度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A項是研究社會資本運動所研究的問題;D項是杜撰的說法。

  47.【答案】D

  【解題思路】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采取的三種職能形式是: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也就是說劃分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的標準,是它們在資本循環(huán)過程中所履行的職能。其中的生產資本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做進一步的劃分。A項是把生產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的標準;B項是把生產資本劃分為固定資本、流動資本的標準;C項是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之間的差異表現(xiàn)之一。

  48.【答案】C

  【解題思路】剩余價值的生產經歷了三個階段:購買、生產和銷售三個階段。三個階段各自所承擔的作用不同。購買是前提;生產是直接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銷售則是使包含著剩余價值的產品推銷出去,收回貨幣。它是比較終實現(xiàn)生產目的的階段。購買階段和銷售階段統(tǒng)稱為流通階段。所以D項說法太籠統(tǒng)。

  49.【答案】B

  【解題思路】在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過程中,購買和銷售是商品的買賣,奉行價值規(guī)律的等價交換原則。所以在購買階段和銷售階段,沒有發(fā)生價值的增殖。而在生產階段利用勞動力商品在使用價值方面的特性,出現(xiàn)了價值的增殖。

  50.【答案】C

  【解題思路】按照價值周轉方式,生產資本可以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固定資本是以機器、廠房、設備等勞動資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產資本,其價值按照磨損程度分若干次轉移到新產品中、通過產品的出售分若干次收回;流動資本是以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對象以及勞動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產資本,其價值一次性投入到生產過程、并隨著產品的出售一次就全部收回。A項是劃分不變資本、可變資本的標準;B項是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之間的差異表現(xiàn)。即使是固定資本、流動資本內部,其不同部分的運動速度也是不同的,所以D項不正確。

  51.【答案】C

  【解題思路】固定資本的價值要分若干次才能夠轉移到新產品中,所以A不正確。在流動資本中,雖然購買勞動對象和勞動力的資本在價值周轉方面具有相似性:一次投入、一次收回,但它們的價值在補償方式上卻是不同的:用于購買勞動對象的資本,其價值原樣轉移到新產品中;而用于購買勞動力的資本,其價值不是轉移到新產品中,而是由雇傭工人重新創(chuàng)造出來。B項太籠統(tǒng)。

  52.【答案】D

  【解題思路】加快資本周轉,可以增加年剩余價值量,提高年剩余價值率。(年剩余價值量是資本家在一年內所獲得的剩余價值的總量;用公式表示為:M=m′vn,M代表年剩余價值量,m′代表剩余價值率,v代表可變資本,n代表周轉次數。年剩余價值率是年剩余價值量與可變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M′=M/v=m′n,M′代表年剩余價值率,M代表年剩余價值量,v代表可變資本,m′代表剩余價值率,n代表可變資本周轉次數。)所以,加快資本周轉,是增加了實際發(fā)揮作用的可變資本的數量。

  53.【答案】A

  【解題思路】馬克思關于社會再生產的理論告訴我們,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社會生產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是在兩大部類之間建立、保持一個適當的比例關系。資本主義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必然爆發(fā)經濟危機,比較終導致其滅亡。所以,社會主義必須通過對價值規(guī)律的自覺運用,通過科學的宏觀調控,在社會各部門之間建立、保持一個適當的比例關系,從而使整個經濟持續(xù)、協(xié)調地運轉。總之,按比例進行生產,是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都適用;二者的區(qū)別是,社會主義社會可以順應這個規(guī)律,而資本主義無法做到。

  54.【答案】D

  【解題思路】社會總產品是指社會各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在一定時期(通常為1年)內所產生的全部物質資料的總和。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是指社會總產品在價值上得到補償、在實物上得到替換。其中,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是指將社會總產品銷售出去,收回貨幣。社會總產品的實物替換是指用貨幣將生產社會總產品所需要的各種實物購買回來。所以,所謂考察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就是重點研究購買和銷售問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購買和銷售體現(xiàn)了個別資本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資本的社會性。而之外的生產階段之所以被視為“非核心”的邊緣問題,是因為在生產過程中,資本不與其他資本發(fā)生聯(lián)系。

  55.【答案】A

  【解題思路】資本循環(huán)是指產業(yè)資本順序經過三個階段、采取三種職能形式、實現(xiàn)價值增殖并比較后回到原出發(fā)點的運動過程。貨幣資本循環(huán)就是:G-W…P…W′-G′,從貨幣資本開始,到貨幣資本結束。

  56.【答案】B

  【解題思路】資本周轉次數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資本所經歷的循環(huán)次數,它是衡量資本周轉速度的指標。其他三個概念都是杜撰出來的干擾項。

  57.【答案】D

  【解題思路】馬克思對個別資本運動的研究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切入。所謂資本周轉,是從時間角度對資本運動進行研究,以揭示資本運動速度的快慢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A是資本循環(huán)的研究角度;B是資本周轉的研究角度,但不是目的;C是研究剩余價值的目的。

  58.【答案】D

  【解題思路】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經過的三個階段是:購買階段(G-W);生產階段W…P…W′;銷售階段(W′-G′)。購買階段和銷售階段統(tǒng)稱為流通階段。所以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過程是流通過程和生產過程的統(tǒng)一。ABC三項都不完整。

  59.【答案】A

  【解題思路】加快資本周轉,可以節(jié)約預付資本,特別是流動資本;加快資本周轉,可以提高固定資本的使用效率,減輕固定資本無形磨損帶來的損失;加快資本周轉,可以增加年剩余價值量,提高年剩余價值率。

  60.【答案】C

  【解題思路】資本周轉時間是指產業(yè)資本完成一個循環(huán)所花費的時間。資本周轉時間由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構成。生產時間是資本處于生產領域的時間;流通時間是資本處在流通領域的時間。生產時間包括勞動時間、自然力獨立作用于勞動對象的時間、生產資料儲備時間和生產過程中斷的間隔時間。

  61.【答案】B

  【解題思路】見上題。

  62.【答案】A

  【解題思路】資本周轉次數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資本所經歷的循環(huán)次數,它是衡量資本周轉速度的指標。計算公式:n=U/u(n代表資本的年周轉次數;u代表資本周轉一次所需要的時間;U代表一年);由公式可以看出,資本周轉速度與周轉時間成反比,與周轉次數成正比。

  63.【答案】A

  【解題思路】年剩余價值率是年剩余價值量與可變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M′=M/v=m′n,M′代表年剩余價值率,M代表年剩余價值量,v代表可變資本,m′代表剩余價值率,n代表可變資本周轉次數。剩余價值率反映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程度,叫剝削率;年剩余價值率反映工人年受剝削的程度。B是剩余價值率;D是利潤率;C是杜撰的概念。

  64.【答案】C

  【解題思路】研究社會總資本運行的兩個基本理論前提是對社會總產品的劃分和對社會生產(社會資本)的劃分。因為進行這種劃分,才能使復雜問題簡單化。

  65.【答案】D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即生產出來的產品相對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發(fā)生了過剩。

  66.【答案】D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單個企業(y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其二,生產的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

  67.【答案】A

  【解題思路】經濟危機的物質基礎是固定資本更新。所謂固定資本更新是指用新的、先進的固定資本去替換舊的、落后的固定資本。固定資本更新一方面能夠為擺脫危機、促進復蘇、高漲的到來準備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固定資本更新為下一輪經濟危機的到來創(chuàng)造了物質前提。

  68.【答案】A

  【解題思路】從一次危機到下一次危機所經歷的時間叫做再生產周期。它通常包括四個階段:危機、蕭條、復蘇、高漲。其中危機是再生產周期的起點和終點,也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階段。

  69.【答案】D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即生產出來的產品相對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發(fā)生了過剩。如果是超過了勞動者的實際需要,就不是危機而是繁榮。

  70.【答案】D

  【解題思路】價值就是勞動,準確的說是抽象勞動而非具體勞動。具體勞動、抽象勞動的概念與價值的質的規(guī)定性相關。與價值的數量相關的勞動概念是簡單勞動、復雜勞動。由于勞動的復雜程度各不相同,所以要進行商品價值量的對比,必須將復雜勞動還原為簡單勞動。

  71.【答案】C

  【解題思路】所謂雇傭勞動,就是用貨幣去購買勞動力進而占有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勞動。只有勞動力成為商品,貨幣才可能對其進行購買。在奴隸社會中,奴隸對奴隸主存在完全的人身依附關系,在封建社會中農民對地主存在部分的人身依附關系。因此,奴隸為奴隸主勞動、農民為地主干活,都毋須經過雇傭這個環(huán)節(jié),而是直接的強制性的勞動。社會主義社會的勞動,是自由勞動,是勞動者為自己的勞動。雇傭勞動的本質,是工人與資本家之間形式上的平等,事實上的不平等。

  72.【答案】C

  【解題思路】簡單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的低級階段。從生產力方面看,簡單商品經濟的規(guī)模比較狹;從生產關系方面看,商品生產者身兼勞動者與所有者兩種身份。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fā)達階段。在這個階段,大量的社會財富包括勞動力都成為商品。AB是簡單商品經濟中就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D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的標志。

  73.【答案】B

  【解題思路】資本積累就是把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剩余價值是資本積累的唯一源泉。貨幣、資本需要通過一些中介才能與資本積累發(fā)生關系;勞動——準確地說數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的源泉。

  74.【答案】A

  【解題思路】價值的唯一源泉是勞動,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必要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補償工資;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價值。

  75.【答案】D

  【解題思路】ABC都是資本積累的具體后果。這些具體凝結到整個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上,就是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

  76.【答案】C

  【解題思路】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屬性,反映了物品的自然屬性,它是一切物品包括勞動產品的共性,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價值是商品特有的社會屬性,交換價值和價格都是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

  77.【答案】D

  【解題思路】價值就是勞動,價值量就是勞動量。衡量勞動量的標準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78.【答案】C

  【解題思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該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在簡單商品經濟中的具體體現(xiàn)。到資本主義社會,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進一步發(fā)展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運動,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必然被社會主義社會所取代。

  二、選擇題Ⅱ

  1.【答案】AC

  【解題思路】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比較早的資本主義萌芽是14世紀末15世紀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里首先出現(xiàn)的。比較早的資產者主要是通過以下兩個途徑形成的:其一,從小商品生產者中分化出來;其二,由商人和高利貸者轉化而成。

  2.【答案】CD

  【解題思路】資本原始積累就是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將貨幣資本迅速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使社會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工人。勞動力成為商品,使貨幣成為資本;而勞動力要成為商品,必須具備勞動者有人身自由和勞動者不占有生產資料這兩個條件。

  3.【答案】AD

  【解題思路】資本原始積累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進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奪海外的貨幣財富。BC屬于自由競爭時期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兩個方法。

  4.【答案】AB

  【解題思路】與歷史上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職能一樣,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由對內和對外兩個基本方面構成。對內職能是實行政治統(tǒng)治和社會管理,對外職能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及進行國際交往。本題要注意邏輯層次。A項包含了CD,所以CD不能重復選。否則在邏輯上不等位。

  5.【答案】BC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由對內和對外兩個基本方面構成。對內職能是實行政治統(tǒng)治和社會管理,對外職能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及進行國際交往。

  6.【答案】ACD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而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在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斗爭中,資產階級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主權在民”、“天賦人權”、“分權制衡”、“社會契約論”、“自由、平等、博愛”等政治思想,并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建立起了資本主義民主制的國家。B是獨裁專制的思想依據。

  7.【答案】AC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tài)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這種階級本質具體體現(xiàn)在:第一,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所形成的觀念上層建筑,是對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反映,并為資本主義經濟基礎服務。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是論證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合理性、資本主義民主的普遍性。第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產階級在進行階級統(tǒng)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作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階級意識。BD都是正確的論斷,但與題干無關。B是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D是意識形態(tài)的定位。

  8.【答案】ABC

  【解題思路】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對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有巨大的調節(jié)作用。按照作用的性質,這些作用有積極與消極之分。所謂積極作用,是指對生產力發(fā)展具有推動作用。而消極作用則相反。

  9.【答案】ABCD

  【解題思路】社會經濟形態(tài)是指社會經濟的活動方式和聯(lián)結方式,包括聯(lián)結社會各經濟主體的方式、聯(lián)結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的方式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社會經濟活動的方式。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經濟發(fā)展至今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自然經濟是與較低的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以自給自足為特征的經濟形態(tài)。其基本特征有:社會分工不發(fā)達、自給自足、以簡單再生產為主,是封閉保守的經濟。

  10.【答案】ABCD

  【解題思路】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tài),是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統(tǒng)一。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第一,社會分工,它決定了生產者或生產單位之間必須進行產品的相互交換——這是生產力方面的條件。第二,生產資料和產品歸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私有制)。它意味著各經濟單位是不同的利益主體,因而它們之間的產品交換必須采取等價有償的方式進行——這是生產關系方面的條件。商品經濟的特征有:以社會分工為基礎、存在交換關系、主要采取擴大再生產的形式。

  11.【答案】AB

  【解題思路】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經歷了簡單商品經濟和發(fā)達商品經濟兩個階段。簡單商品經濟又稱小商品經濟,它是以生產資料個體私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生產和交換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生產者自身使用價值(物品)方面的需要,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之前。發(fā)達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生產和交換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使用價值而且是為了價值(貨幣)。發(fā)達商品經濟分為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12.【答案】BCD

  【解題思路】價值和使用價值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其一,其統(tǒng)一性表現(xiàn)在: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構成商品;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其二,其矛盾性表現(xiàn)在: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相互交換勞動。使用價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都具有的共性,是永恒的范疇;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是歷史的范疇。對同一個人而言,不能兼有二者。

  13.【答案】ABD

  【解題思路】價值是凝結在商品里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它是由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的;反映了不同商品生產者之間平等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是商品的特性和本質。

  14.【答案】AD

  【解題思路】價值凝結在商品里面,它要表現(xiàn)出來就必須借助交換價值這一形式。交換價值是一種使用價值與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和比例。價值和交換價值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15.【答案】ABCD

  【解題思路】價值凝結在商品里面,它要表現(xiàn)出來就必須借助交換價值這一形式。交換價值是一種使用價值與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和比例。價值和交換價值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商品的價值用貨幣來表現(xiàn)就是價格。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是商品價值與貨幣價值(用匯率表現(xiàn))的比率。價值與價格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價值是價格的內容和物質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形式。

  16.【答案】ABCD

  【解題思路】見前四題。

  17.【答案】CD

  【解題思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矛盾要通過商品的交換(銷售)來解決。在商品交換的過程中,消費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價值,讓渡了價值;生產者(商家)則相反;蛘哒f,商品交換的實質是,消費者拿價值(貨幣)去交換使用價值(物品);而商家是拿著物品,去換貨幣。

  18.【答案】ABCD

  【解題思路】具體勞動是生產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形式的勞動;抽象勞動是撇開了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的人類勞動。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其統(tǒng)一性表現(xiàn)在它們不是兩種勞動或兩次勞動,而是同一勞動過程的兩個方面或兩重屬性;任何生產商品的勞動都兼有二者。其矛盾性表現(xiàn)在,具體勞動是勞動的自然屬性,反映著人與自然的關系;抽象勞動是勞動的社會屬性,反映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價值。世界上的事物(使用價值)除了人造物(勞動成果)之外還有自然物,所以使用價值不僅來源于具體勞動,而且也源于自然。

  19.【答案】AC

  【解題思路】商品的價值量就是凝結在商品里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數量。衡量勞動量的標準是勞動時間,但它不是個別勞動時間,而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時間。它取決于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吧鐣匾獎趧訒r間”里的“社會”,是“部門”的意思,即生產同種產品的企業(yè)總和。不同類商品生產者的競爭,導致平均利潤的形成。

  20.【答案】AB

  【解題思路】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tài),是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統(tǒng)一。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第一,社會分工,它決定了生產者或生產單位之間必須進行產品的相互交換——這是生產力方面的條件。第二,生產資料和產品歸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私有制)。它意味著各經濟單位是不同的利益主體,因而它們之間的產品交換必須采取等價有償的方式進行——這是生產關系方面的條件。

  21.【答案】ABC

  【解題思路】在商品交換中,商品的內在矛盾得到了解決,所以A、C正確。生產不同種商品的勞動有簡單和復雜之分,因此不同種商品的交換需要把復雜勞動還原為簡單勞動,所以B項正確。價格與價值是否一致,是由供求關系、國家政策等因素決定的,與商品交換沒有直接關系。

  22.【答案】AC

  【解題思路】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依據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B項是錯誤的說法,D項是價值規(guī)律中的實現(xiàn)機制的內容,與題目所問不符合。

  23.【答案】ACD

  【解題思路】價值規(guī)律的主要作用有:①自發(fā)調節(jié)資源配置和經濟活動;②自發(fā)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完善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③自發(fā)調節(jié)社會收入分配。由于價值規(guī)律對社會宏觀比例的調節(jié)作用具有自發(fā)性和滯后性,所以可能造成比例失調,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所以B項說法欠妥。

  24.【答案】ABCD

  【解題思路】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價格根據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種價格與價值不一致的現(xiàn)象不僅不是對價值規(guī)律的否定,而且恰好是價值規(guī)律發(fā)揮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理由在于:①深入地看,價格歸根到底是由價值決定的,價格的波動受到價值的制約。②全面地看,價格的上漲部分與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價格與價值具有一致性。

  25.【答案】ABD

  【解題思路】所有制是指事實上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由誰支配。所有制上升到法的關系的高度,就形成為排他性的權利即所有權。所以,所有制是經濟基礎,所有權是上層建筑。所有制決定所有權,所有權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態(tài)。

  26.【答案】AB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是雇傭勞動;資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者說是勞動力的報酬。從本質上講,資本主義工資都是血汗工資,服從服務于資本家榨取雇傭工人剩余價值的需要。而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則是資本主義工資的具體形式。所謂計時工資,是按照工人的勞動時間的長短來進行工資發(fā)放的形式;而計件工資,則是按照工人的勞動成果進行工資發(fā)放的形式。CD屬于資本主義工資的范疇。

  27.【答案】ABD

  【解題思路】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是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xiàn)的,或者說市場機制是價值規(guī)律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是商品經濟條件下實現(xiàn)資源配置的有效機制。所謂市場機制,就是價格、競爭、供求等市場要素的相互作用所構成的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C項是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結果,與題干所問無關。

  28.【答案】ABD

  【解題思路】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是簡單商品生產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它是商品和商品生產一切矛盾如價值與使用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根源;其二,它貫穿商品生產產生、發(fā)展的全過程;其三,它決定著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29.【答案】BC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生產是商品生產,但與一般商品生產不同,它是以雇傭勞動為基礎,以取得剩余價值即贏利為目的的商品生產,因而有自己的特點。就勞動過程來看,這時勞動力的使用權已屬于資本家,工人是在資本家監(jiān)督下為資本家利益而生產,勞動產品也歸資本家所有。A項是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是資本主義勞動過程展開的前提;D項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里價值形成過程的特點。

  30.【答案】AB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雇傭勞動制度(對立面是人身依附制)。資本所有者手中的生產資料成為資本,工人則淪為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雇傭勞動者,處于被雇傭被剝削的境地。C項是一切剝削社會的共性;D項是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yè)生產的目的。

  31.【答案】BC

  【解題思路】可變資本是以勞動力形式存在、其價值量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發(fā)生了變化、即發(fā)生了增殖的那部分資本;它是剩余價值產生的源泉,用“V”表示。

  32.【答案】ABD

  【解題思路】不變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其價值量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原封不動地轉移到新產品中而沒有發(fā)生變化的那部分資本;它是剩余價值生產的條件;用“C”表示。

  33.【答案】ACD

  【解題思路】把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的意義:①進一步明確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②為考查資本主義剝削的程度即剩余價值率提供科學依據;③為理解資本有機構成、平均利潤理論奠定了基礎。B項是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意義。

  34.【答案】AB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力(不是勞動)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該論斷意味著,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但從現(xiàn)象上看,它卻表現(xiàn)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

  35.【答案】ACD

  【解題思路】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價值增殖)的價值。在現(xiàn)實生活中,資本有多種多樣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如貨幣、生產資料、勞動力等,但這些東西本身并不是資本。只有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當它們成為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工具時,才成為資本。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馬克思指出,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物掩蓋下的社會生產關系。資本要帶來剩余價值,需要順序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的運動。

  36.【答案】ABD

  【解題思路】決定和影響利潤率的因素有:剩余價值率,它與利潤率成正比;資本周轉速度,它與年利潤率成正比;不變資本的節(jié)約,它與利潤率成正比;原材料價格的變動,它與利潤率成反比;資本有機構成,它與利潤率成反比。

  37.【答案】ACD

  【解題思路】剩余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動機是追求剩余價值,實現(xiàn)該目的的手段是不斷加強對雇傭工人的剝削。剩余價值規(guī)律之所以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理由在于:①它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②它決定了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③它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發(fā)展和滅亡的全過程。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的是剩余價值學說,所以B項不正確。

  38.【答案】ABCD

  【解題思路】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都是剩余價值生產,所以都體現(xiàn)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二者都需要延長剩余勞動時間,區(qū)別是延長的方式不同:是通過加班還是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它們都導致剩余價值數量的增加,進而提高剩余價值率——因為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率。

  39.【答案】BC

  【解題思路】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m′=m/v(m′代表剩余價值率;m代表剩余價值;v代表可變資本或工資)。剩余價值率還可以用剩余勞動時間與必要勞動時間的比率來表示。剩余價值率體現(xiàn)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程度,所以又叫做剝削率。A項是利潤率,D項是杜撰的概念。

  40.【答案】ABCD

  【解題思路】在總的工作日長度不變的前提下,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從而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來生產剩余價值的方法。以這種方法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就是相對剩余價值。在價值規(guī)律和剩余價值規(guī)律的推動下,資本家為了獲得超額剩余價值而致力于不斷提高本企業(yè)的勞動生產率,進而使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如此一來,各種商品的價值就降低,勞動力商品的價值也隨之降低;于是補償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得以縮短,剩余勞動時間得以延長。相對剩余價值是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這一范疇體現(xiàn)了資本主義剝削是階級對階級的剝削。

  超額剩余價值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超額剩余價值產生的條件是個別企業(yè)的勞動生產率高于本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其源泉是勞動生產率高的企業(yè)的工人的個別勞動能夠轉化為加倍的社會勞動,而不是落后企業(yè)的剩余價值的轉移。為了生存下去并獲得剩余價值,每個企業(yè)都努力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在這種情況下,某個資本家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具有不穩(wěn)定性。

  41.【答案】BD

  【解題思路】見上題。

  42.【答案】ACD

  【解題思路】在資本積累過程中,隨著資本總額的不斷增大,資本的結構也在發(fā)生變化?疾橘Y本結構即不變資本、可變資本的關系可以從價值、實物兩方面去考查,資本價值構成是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的比率。資本的技術構成是由生產技術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量的比率。

  43.【答案】BC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再生產主要是擴大再生產。就一般情形而論,單個資本增大是擴大再生產的前提;而單個資本增大的途徑,有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

  44.【答案】AB

  【解題思路】資本集中是若干個資本合成一個更大的資本。資本集中的方式有兼并和聯(lián)合;聯(lián)合的途徑之一是組建股份公司。

  45.【答案】ABCD

  【解題思路】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有:①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即剩余價值率;②社會勞動生產率;③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存量資本);④預付資本量的大小。

  46.【答案】AD

  【解題思路】資本積累之所以具有客觀必然性,理由在于:其一,對剩余價值的無限追求是資本家進行資本積累的內在動力;其二,殘酷的競爭是資本家進行資本積累的外在壓力。資本家維持現(xiàn)有的生產規(guī)模屬于簡單再生產,不需要進行資本積累,所以B不正確;擴大市場份額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與進行資本積累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不直接。所以C也不宜選擇。

  47.【答案】ABC

  【解題思路】剩余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動機是追求剩余價值,實現(xiàn)該目的的手段是不斷加強對雇傭工人的剝削。

  48.【答案】ABCD

  【解題思路】平均利潤的形成,使等量資本能夠獲得等量利潤。平均利潤學說的意義有:①從理論上看,它解決了價值規(guī)律和平均利潤、生產價格形式上的矛盾,從而堅持、鞏固了勞動價值論;②從實踐上看,它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是階級對階級的剝削。

  49.【答案】ABD

  【解題思路】當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之后,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也就是說,生產價格的形成過程與平均利潤的形成過程是同一的。平均利潤的形成是一種趨勢,并不意味著各部門之間的利潤率的絕對平均化。平均利潤的形成,使等量資本能夠獲得等量利潤,于是不少部門的資本家所得到的利潤量與本部門雇傭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的量發(fā)生偏離。具體而言,資本有機構成高于社會平均資本有機構成的部門,其剩余價值的數量小于其平均利潤的數量;資本有機構成低于社會平均資本有機構成的部門,其剩余價值的數量大于其平均利潤的數量;資本有機構成相當于社會平均資本有機構成的部門,其剩余價值的數量等于其平均利潤的數量。盡管各部門的剩余價值量與平均利潤的數量的關系不同,但從全社會看,二者的總量是相等的。

  50.【答案】AD

  【解題思路】影響平均利潤的因素有兩個:各部門的利潤率水平;利潤率不同的各部門的資本量在社會總資本中所占的比重。

  51.【答案】ABCD

  【解題思路】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利潤是觀念的產物。當剩余價值被看做是全部預付資本而不是其中的可變資本的產物時,它便取得了利潤的形式。平均利潤是按照平均利潤率所取得的利潤,它是剩余價值在社會各部門的平均分配。利息是職能資本家因使用借貸資本而支付給借貸資本家的部分剩余價值。利息來源于產業(yè)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資本主義地租是農業(yè)資本家因租種地主的土地而向其繳納的租金,它是土地所有權的收益。資本主義地租是農業(yè)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

  52.【答案】CD

  【解題思路】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利潤是觀念的產物。當剩余價值被看做是全部預付資本而不是其中的可變資本的產物時,它便取得了利潤的形式。剩余價值反映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利潤反映了預付資本的增殖。所以,剩余價值和利潤,實體相同,名稱不同,反映的社會關系不同。

  53.【答案】BCD

  【解題思路】剩余價值率和利潤率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兩方面:①反映的質不同。剩余價值率反映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程度;利潤率反映預付資本的增殖程度;②量不同。計算剩余價值率和利潤率的公式不一樣,剩余價值率通常大于利潤率。利潤和剩余價值的源泉都是雇傭工人的勞動,所以A不對。

  54.【答案】AC

  【解題思路】商業(yè)利潤是由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商業(yè)工人實現(xiàn)的、歸商業(yè)資本家占有的那部分剩余價值。商業(yè)利潤源于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所以它實質上反映了產業(yè)資本家、商業(yè)資本家共同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此外,商業(yè)利潤是由產業(yè)資本家讓渡給商業(yè)資本家的,以酬勞其替代自己履行了銷售商品的職能。所以,商業(yè)利潤還體現(xiàn)了產業(yè)資本家、商業(yè)資本家之間瓜分剝削成果的關系。

  55.【答案】ABD

  【解題思路】伴隨生產力的發(fā)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生產社會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生產資料使用的社會化;第二,生產過程的社會化;第三,勞動產品的社會化。

  56.【答案】ABCD

  【解題思路】資本循環(huán)是指產業(yè)資本順序經過三個階段、采取三種職能形式、實現(xiàn)價值增殖并比較后回到原出發(fā)點的運動過程。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經過的三個階段是:購買階段(G-W);生產階段W…P…W′;銷售階段(W′-G′)。前后兩個階段是流通階段;中間階段是生產階段。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采取的三種職能形式是: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產業(yè)資本的三種循環(huán)形式是:貨幣資本循環(huán)(G-W…P…W′-G′)、生產資本循環(huán)(P…W′-G′·G-W…P)和商品資本循環(huán)(W′-G′·G-W…P…W′)。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是三種循環(huán)形式的統(tǒng)一。

  57.【答案】BD

  【解題思路】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有兩個:①使產業(yè)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并存,即按照實際需要,將產業(yè)資本劃分為三部分,分別分布在三個職能形式上;②使產業(yè)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在時間上繼起,即每一種職能形式依次向下一種職能形式轉化。資本主義制度使得資本循環(huán)順利進行所需的上述條件不能穩(wěn)定地保持,所以資本循環(huán)只能時斷時續(xù)地進行。本題考查的是記憶的精確,AC都是杜撰出來的干擾項,但是非常逼真。

  58.【答案】ABD

  【解題思路】產業(yè)資本的三種循環(huán)形式是:貨幣資本循環(huán)(G-W…P…W′-G′)、生產資本循環(huán)(P…W′-G′·G-W…P)和商品資本循環(huán)(W′-G′·G-W…P…W′)。借貸資本屬于非職能資本,不屬于產業(yè)資本的范疇。

  59.【答案】ACD

  【解題思路】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經過的三個階段是:購買階段(G-W);生產階段W…P…W′;銷售階段(W′-G′)。購買階段和銷售階段合稱流通階段。

  60.【答案】ABCD

  【解題思路】按照價值周轉方式,生產資本可以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固定資本是以機器、廠房、設備等勞動資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產資本,其價值按照磨損程度分若干次轉移到新產品中、通過產品的出售分若干次收回;流動資本是以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對象以及勞動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產資本,其價值一次性投入到生產過程、并隨著產品的出售一次就全部收回。

  61.【答案】ACD

  【解題思路】資本周轉速度對商品生產和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有:①加快資本周轉,可以節(jié)約預付資本,特別是流動資本;②加快資本周轉,可以提高固定資本的使用效率,減輕固定資本無形磨損帶來的損失;③加快資本周轉,可以增加年剩余價值量,提高年剩余價值率。加快資本周轉可以縮短資本的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所以B項不正確。

  62.【答案】AC

  【解題思路】影響資本運動速度的因素:①資本周轉時間;②生產資本的構成,即固定資本、流動資本的比例;③固定資本、流動資本各自的周轉速度。

  63.【答案】ABD

  【解題思路】年剩余價值量是資本家在一年內所獲得的剩余價值的總量;用公式表示為:M=m′vn,M代表年剩余價值量,m′代表剩余價值率,v代表可變資本,n代表周轉次數。年剩余價值率是年剩余價值量與可變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M′=M/v=m′n,M′代表年剩余價值率,M代表年剩余價值量,v代表可變資本,m′代表剩余價值率,n代表可變資本周轉次數。

  64.【答案】AD

  【解題思路】馬克思研究社會總資本運行的兩個基本理論前提是對社會生產的客體和主體進行劃分。對社會生產的客體的劃分表現(xiàn)為對社會總產品的劃分,即將社會總產品劃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部分;對社會生產主體的劃分表現(xiàn)為對社會生產部門進行的劃分,即將其劃分為第一部類和第二部類。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yè)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21

2009.10

分析命題特點 做好考研政治分析題

  考研政治分析題主要是考察考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聯(lián)系具體情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

21

2009.10

2009年考研英語大小作文真題(海天)

  小作文  在某些地區(qū)塑料袋的禁止使用并不是很成功,因此白色污染仍然繼續(xù) 給當地報紙的編輯寫一......

21

2009.10

考研十月強化:英語兩項訓練不容忽視

  十一假期結束,考研路上的你也該將心收回,踏實投入到更加關鍵的強化復習階段! τ谟⒄Z的復習......

21

2009.10

環(huán)環(huán)相扣 逐個擊破2010年考研英語

  一種語言,無非就是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而落實到考研考試中,主要需要突破讀和寫兩種能力! ∥艺J......

21

2009.10

考研當下任務:抓住英語作文復習好時機

  轉眼深秋,考研復習也已進入強化階段,對于英語的復習,此時也要考研英語也要進一步提升。英語最后......

21

2009.10

桂林理工大學2010年碩士研究生報考說明

  一、2010年我校擬在32個學科專業(yè)招收碩士研究生800名左右(實際招生人數以國家下達的計劃為準)。錄......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