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革命綱領,發(fā)動工農運動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中國革命就展現(xiàn)了新的面貌。主要是: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綱領,為中國人民指示了明確的斗爭目標。
1922年7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對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的分析,科學地闡明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據(jù)此,大會指出黨的比較高綱領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它在當前階段的綱領應當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
第二,開始采取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政黨和政治派別沒有采取過、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眾路線的方法。
2.發(fā)動工農群眾開展革命斗爭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組織、推動下,從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到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中國工人階級掀起了第一個罷工斗爭的高潮。在13個月的時間里,全國發(fā)生了包括安源路礦工人罷工、開灤五礦工人罷工等在內的大小罷工100余次,參加者在30萬人以上。
在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也開始從事發(fā)動農民的工作。1921年9月,經過共產黨人的努力,浙江蕭山縣衙前村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民協(xié)會,開展反抗地主壓迫的斗爭。1922年6月,彭湃來到家鄉(xiāng)廣東海豐縣的赤山約,經過艱苦的工作,成立了農會。次年元旦,召開海豐全縣農民代表大會,海豐總農會宣告成立,全縣范圍的農民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這種新式的農民運動,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也是不曾有過的。
(二)實行國共合作,開展國民革命
1.國共合作的形成
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罷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鎮(zhèn)壓之后,中國的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了低潮。中國共產黨由此認識到,中國無產階級雖是一個比較有覺悟性和比較有組織性的階級,但是如果單憑自己一個階級的力量,是不能取得勝利的。而要勝利,他們就必須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下團結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所以在二七慘案之后,中國共產黨決定采取更為積極的步驟去聯(lián)合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
關于合作的方式,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先行邀請國民黨召開代表會議,經協(xié)商后,在全國各城市集合各革新團體,組織民主主義大同盟,即實行“黨外合作”。而實行“黨內合作”,即共產黨員、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把國民黨改組成為各革命階級的聯(lián)盟,這個主張是共產國際駐中國的代表馬林提出來的。1923年6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國共合作的方針和辦法作出了正式的決定。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孫中山主持下在廣州舉行。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在民族主義中突出了反帝的內容,強調對外實行中華民族的獨立,同時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權主義中強調了民主權利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應為“少數(shù)人所得而私”;在民生主義中則提出了“平均地權”和“節(jié)制資本”兩大原則。大會實際上確定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這樣,國民黨一大的成功召開,就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大革命的準備與進行
國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步伐。1925年,以五卅運動為起點,掀起了全國范圍的大革命風暴。在此基礎上,舉行了勝利的廣東戰(zhàn)爭,征討地方軍閥陳炯明、鄧本殷,統(tǒng)一并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jù)地。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軍閥統(tǒng)治為目的的北伐戰(zhàn)爭開始。北伐軍在工農群眾的支援下,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革命勢力發(fā)展到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qū)。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中國形成了歷史上空前廣大的人民解放運動。以湖南為中心,廣大農村掀起了大革命的風暴。工人運動迅速高漲,上海工人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從根本上發(fā)生了動搖。
3.大革命中的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是在國共合作的條件下進行的,沒有國共合作,不會在短時間內掀起這樣一場革命。在這場革命中,中國共產黨起著獨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沒有中國共產黨,不會有這場大革命。這是因為:
大革命是在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政治口號下進行的。而提出這個口號的,正是中國共產黨。
4.大革命的意義和教訓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反共政變,以“清黨”為名,在東南各省大規(guī)模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同年7月15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并在其轄區(qū)內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搜捕和屠殺。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比較終失敗。
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從客觀方面來講,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強大,是由于蔣介石集團、汪精衛(wèi)集團先后被帝國主義勢力和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伸出的千百只手拉進反革命營壘里去了。從主觀方面來說,是由于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放棄了對于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使那次革命遭到了失敗。當時的中國共產黨還處在幼年時期。它沒有經驗,缺乏深刻的革命認識,還不善于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所以,右傾機會主義在大革命后期才在中共中央領導機關中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
大革命雖然失敗了,它的歷史意義仍然是不可磨滅的。這場失敗了的革命,實際上是未來勝利的革命的一次偉大的演習。
思考題
1.中國的先進分子為什么在中國舉起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旗幟?
2.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3.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出現(xiàn)了哪些新面貌?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