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歷史考前練習題及答案(7)
編輯推薦:2016年高考歷史考前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2016年高考即將來臨,育路高考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6年高考歷史考前練習題及答案,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選擇題
1.在“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書房內有一塊匾額,匾額上有“正、清、和”三個大字,這三個字體現了老先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崇尚。下列有關解釋正確的是( )
A.正、清、和分別是道、佛、儒的精神內涵
B.正、清、和分別是法、佛、道的精神內涵
C.正、清、和分別是儒、道、佛的精神內涵
D.正、清、和分別是法、道、儒的精神內涵
解析 本題的解題關鍵是正確理解“正、清、和”的涵義,“正”是端正,品德高尚,做謙謙君子,合乎“儒”的精神內涵;“清”是指清純、清靜,合乎“道”的精神內涵;“和”指和諧、和睦,與佛教的善忍相一致。
答案 C
2.程頤說:“富,人之所欲也。茍于義所求,雖屈己可也;如義不可求,寧貧賤以守志也。”這一思想( )
①繼承發(fā)展了儒家思想 ②以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為目的
、垠w現了程頤的道德價值觀 ④將人欲與天理完全對立起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程頤理學思想的認識。據題干材料可知,程頤肯定了人的欲望,但主張在滿足自己的欲望時,要合乎“義”的要求,否則,寧可貧賤也要對得起天理良心。由此可知,程頤并未將人欲和天理完全對立起來,排除含④的選項即可。
答案 A
3.朱熹說:“若是饑而欲食,渴而欲飲,則此欲亦豈能無?”“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視聽言動,人所同也。非禮勿視聽言動,便是天理;非禮而視聽言動,便是人欲。”在該材料中,朱熹要表達的本意是(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違反了社會規(guī)范的欲望
C.人欲與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與天理是一致的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朱熹關于天理和人欲的主張,根據“非禮勿視聽言動,便是天理;非禮而視聽言動,便是人欲”可知,天理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人欲則是違背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欲望,B項正確。
答案 B
4.“自哲學家朱熹的時代以來”,明朝一位學者說:“真理已明白地顯示于世界。我們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實踐。”下列哪句話能為這位學者提供依據( )
A.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B.“發(fā)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解析 明代學者的觀點認為人們通過實踐,加深對先天已存在的“理”的體驗,其方式就是“格物致知”。B、D兩項是陸王心學的主張,認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尋找,與題干不符;A項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觀點,與朱熹客觀唯心主義有本質區(qū)別,故只有C項符合題意。
答案 C
5.宋代理學家周敦頤認為,“天以陽生萬物,以陰成萬物。生,仁也”。周敦頤在此所闡釋的是( )
A.“仁”與萬物生成的關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陰陽互相依存的關系
D.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宋明理學,意在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從材料看,周敦頤認為“天以陽生萬物”“生,仁也”這反映了萬物的生成體現了“仁”,A項正確;孟子的仁政思想是要統(tǒng)治者愛惜民力,B項與材料無關;C項不是材料的主旨,D項與材料無關。
答案 A
6.據記載,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記錄的節(jié)婦(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婦),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葉則達到203人。為旌表節(jié)婦,各地紛紛建造貞節(jié)牌坊。下列各項中,與這一現象的形成相關的是( )
A.女權意識的覺醒 B.理學對社會影響的深入
C.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D.戰(zhàn)亂與社會動蕩加劇
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理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欲”,維護男尊女卑的等級社會,迎合了封建統(tǒng)治的要求,因此備受推崇,南宋以后長期居于統(tǒng)治地位,B項正確。
答案 B
7.公元1175年,朱熹與陸九淵、陸九齡講學論辯于鵝湖書院,史稱“鵝湖之會”,也稱“千古一辯”。在千古一辯歸途中,朱熹寫了一首五言絕句《過分水嶺有感》:“地勢無南北,水流有西東。欲識分時異,應知合處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達“求同存異”的哲理。這里的“同”是( )
A.萬物的本原 B.探究天理的途徑
C.發(fā)明本心 D.儒家的綱常倫紀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理解。“理學”強調“理”是萬物的本原,通過“格物致知”探究天理;“心學”強調“心”是萬物的本原,通過“發(fā)明本心”探究天理,排除A、B、C三項。兩者都主張以儒家的綱常倫紀約束社會、維護****統(tǒng)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答案 D
8.下列哪一觀點是陸九淵提出的( )
A.“凡一物上有一理,須是窮致其理”
B.“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親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解析 A、B、C、D四項分別是二程、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的觀點。
答案 C
9.《論語·顏淵》曰“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有人對這段話的解釋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勝也。己,謂身之私欲也。復,反也。禮者,天理之節(jié)文也。”這就把“克己復禮”解釋為( )
A.“人倫者,天理也”
B.“存天理,滅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題干材料反映了該人物主張克制自己的欲望,回歸天理,即理學家所主張的“存天理,滅人欲”。
答案 B
10.王守仁主張“內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質意圖是( )
A.克服程朱理學的弊端 B.挽救封建統(tǒng)治危機
C.修身養(yǎng)性,崇尚道德 D.實現儒學的道德化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注意題干要求“本質意圖”。王守仁作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其思想的本質意圖是挽救封建統(tǒng)治的危機。
答案 B
11.宋以后的儒學已具有哲學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認識論思想。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論畫時說:“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煙云,雖無常形,而有常理。”這體現了中國儒學發(fā)展史上的何種認識論( )
A.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并進行分析理解的能力。根據材料“雖無常形,而有常理”可知,蘇軾認為無論形式如何變化,理是永遠存在的,這種對事物的認識與朱熹主張“格物致知”的認識論一致,B項正確。
答案 B
12.費正清在《中國:傳統(tǒng)與變遷》中指出:“理學并不僅僅是對前秦和兩漢儒學的繼承和發(fā)展。它部分是對傳統(tǒng)的重新發(fā)展,部分是全新的創(chuàng)造。”“全新的創(chuàng)造”是指( )
A.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并且顯示出人性的尊嚴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學發(fā)展形成新的理論體系
C.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學
D.強化了儒家綱常倫理道德并借此維護封建****統(tǒng)治
解析 宋明理學是繼承了先秦以來的儒學思想,糅合了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學體系,B項符合“全新的創(chuàng)造”的限定。A項在先秦時期儒學創(chuàng)立時就已經存在;C項是董仲舒新儒學的特點;D項是董仲舒新儒學的內容。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如唐代詩人杜牧所描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社會的動蕩不安和人生的苦難造成人們對宗教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繼興起發(fā)展。修煉養(yǎng)生、因果輪回等觀念流傳開來,人們紛紛燒煉丹藥、追求長生,或者寫經造佛、修建寺觀,以求冥福。
材料二 朱熹說:“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豈不是天理?”
朱熹又說:“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學習和修養(yǎng)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三 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
——王陽明《答顧東橋書》
(1)結合材料一的信息,說明你對理學興起原因的理解。
(2)據材料二,談談朱熹的思想主張是什么?并分析程朱理學被官化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何種學說?代表人物還有誰?
(4)歸納三則材料之間的關系。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解題時要依據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并結合所學知識作答。
答案 (1)佛、道的傳播直接沖擊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價值觀念,沖擊了儒學的主流地位。而儒學的復興又必須面對佛、道提出的世界觀等方面的問題。
(2)主張:朱熹認為三綱五常即是天理,“天理”和“人欲”是根本對立的,人們應克制自己的私欲,順乎天理。理由:程朱理學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和修養(yǎng)方法,從而適應了封建統(tǒng)治者鞏固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需要。
(3)心學。陸九淵。
(4)材料一中的“三教合一”促進了材料二中的“理學”的形成。明中期,程朱理學已經成為人們求取科舉功名的敲門磚,逐漸失去了以之尋求圣賢學問的精神。王守仁等許多學者認為學術流弊導致道德淪喪,從而引起社會動蕩,主張以心學來更新理學。
14.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凡一物上有一理,須是窮致其理。
——《二程遺書》
材料二 “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未有無氣之理”;“理在先,氣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氣,但理是本”;“既有理,便有氣;既有氣,則理又在乎氣之中。”
——《朱子語類》
材料三 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
——王陽明《答顧東橋書》
根據三則材料,分別用簡短的語句概括“二程”(程顥、程頤)、朱熹和王陽明的理學或者心學思想。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理學和心學主要思想的識記能力和處理材料的能力。結合教科書的內容理解材料,針對問題回答。
答案 “二程”(程顥、程頤):“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天理是萬物的本原”。
朱熹:“理氣論”,宇宙萬物都是由“理”和“氣”兩方面構成的,“理”“氣”不能分離,但“理”是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
王陽明:“心外無理、理外無心”。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1空乘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2高鐵乘務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3影視后期制作查看招生院校
- 4酒店管理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5護理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6UI設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7飛機維修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8學前教育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9視覺傳達設計查看招生院校
- 10動漫動畫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高考就業(yè)率最高的十大專業(yè)排行
分享“2016年高考歷史考前練習題及答案(7)”到: